学经方就像学棋读棋谱、学书临颜柳、作诗先吟唐诗一样,是规范,是基础。学中医而不学经方者,必难成大医。“有是证用是方”,一对一,这就是经方的规矩。 本书可作为经方入门及提高之参考,分为“经方入门”“病脉证治医案详解”“医案医论”三部分。经方入门部分,从脉诊、腹诊、问诊带读者走入经方思维的世界;病脉证治医案详解部分,从理
本书目前总共有约120种食药物质,包括最新发布的食药物质目录中新增物质。为了促进食疗学的发展,助力食药物质的开发和应用,赋能中药产业以及中医健康服务业,我们组织编写《药食同源中药》一书,希望能比较全面地梳理、总结目前120种药食同源中药的使用和研究现状,为药食同源中药的食疗应用、保健品和功能食品开发提供学术基础。主要内
近代海派名中医顾筱岩先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顾氏外科疗法》的奠基人。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手书之方笺是珍贵的医学文献,是学习筱岩先生临床经验的宝贵教材。本书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顾氏外科疗法”传承人顾乃芳主任医师承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书中将筱岩先生156张方笺按照病种分类整理,解读药症,推求方义,附以病种
这是一本介绍宁波老街药行街和宁波中医药文化发展的通俗读物。全书分为三大板块,分别讲述宁波的中医药发展历史,药行街的形成、发展历史及其衰落,以及药商故事,共收录了近四十篇文章,配以相关图片。宁波中医药历史文化悠久,早在晋唐时期便已初露端倪。宁波药行街曾是全国中药转运集散中心、东南药材中心。近年来,海曙区重振“百年药行”雄
本教材根据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大纲基本要求和课程特点编写,充分体现中等医药卫生职业教育的特色。教材内容主要讲述天然药物中的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结构特征、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介绍各类型化合物时,以实例中的活性成分为主,强化天然药物化学基本操作技能的具体应用,本教材突显职业教育特点,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
全书共收载中草药194科828种,其中,植物药为118科710种,动物药40科53种,昆虫药18科21种,菌类药18科23种,矿物药21种。有新命名的植物药1种,新药203种,如柄格笼头菌、百花蒿等,是目前有关医药文献中未曾收载或报道过的。分别从别名、来源、形态特征、生境分布、采集加工、性味功能、主治用法、附方等八个方
该书在作者实地调研及标本核对、文献调查基础上,系统介绍我国南沙岛礁永暑礁、美济礁、渚碧礁以及邻近岛礁的野生与栽培高等植物69科300种。包括食用、药用植物以及部分有毒植物和野外救急植物资源,是首部图文并茂的南沙岛礁植物资源图鉴。每种植物图文并茂介绍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附有彩图可供野外识别之用。对每种植物的用途包括食用价
《长沙药解》成书于乾隆十八年癸酉(1753),是诠释仲景常用方药之作;是书取仲景书常用药物162种,分为4卷;以药为经,以方为纬,于每药之下,首述其气味归经,性情功用;继录《伤寒》《金匮》凡用本药之方,是方治证,逐一诠释之;释文远考《本经》之论,兼及前贤论述之得失,简明精当,条分缕析,实为辨章药性、弘扬仲景药法之宝筏。
本教材是“全国技工院校医药类专业教材”之一,根据《实用方剂与中成药》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和课程特点编写而成。本教材在内容设计上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引入医药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编写,贴近企业岗位需求,实现校企深度融合;本教材方剂尊古,守正创新,改变传统编写模式,采用“证-理-法-方-药”中医推理模式编写体例,以中医学的逻辑思维
《医方守约》作者清代胡先容,晚清名医,他乐善好施,医术高明。胡先生历年刻苦学习,临床实践经验,守约博施,谨守经典。著述鉴前毖后,立方治本清源,於立方后,复钩沉索,附录古今民间验方,名家医著与评论,鞠躬尽瘁,一丝不苟,得心应手,有口皆碑。全书分三卷,书中记录了伤寒证一百三十方,金匮杂病一百四十六方及《千金要方》《千金翼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