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关于杭州东明山历史文化的通俗学术类著作。作者以东明山道场的缘起为切入点,追溯东明寺历代高僧大德的生平思想,结合《高僧传》《五灯会元》《景德传灯录》等佛教历史文献,和东明山上的塔铭等实物资料,对禅宗在浙江一带的传播历程,进行深入探析,涉及佛学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
《中国佛学》是中国佛学院主办的综合性佛学研究学术刊物,其宗旨是以展现中国佛学院为主,兼顾与佛教学术研究相关的专家学者研究成果,促进教内外学术交流。本刊以汉传佛教教史、义理研究为主,同时也刊登南传佛教、藏传佛教以及与佛教文化相关的研究综述、动态等。
《天慧彻禅师语录》共两卷,主要收录天慧彻禅师于雍正十一年至十三年住持崇恩寺、圣月寺、高旻寺,乾隆五年住锡资福寺,乾隆六年住锡崇福寺时,升座法语,斋堂敷座、祝香文,元旦中秋诸节庆、先祖诞辰忌辰、禅七、坛场与徒众所参法语、话头,各种场所的问答与开示,等等。
记录鸠摩罗什、慧远、法显、六祖慧能、玄奘等历代高僧事迹,他们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坚毅勇敢、为法忘躯的信念,高超的智慧与修养,蕴藏着中国传统崇高的教育精神与哲学素养,正所谓世间之凡情,出世之圣果。这些高僧的事迹和思想早已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书是《高僧传》《续高僧传》《宋高僧传》的精华。
《六祖坛经》简称坛经,是中国禅宗第六代祖师──惠能大师一生说法的纪录,亦可说是他一生多彩多姿的传记。这部书是诸多中国和尚所写的作品中,被尊称为经的。它不但是禅宗重要的典籍,也是探讨中国文化的作品。胡适、钱穆都将它列入中国文化的典籍之一。此改写本像小说一样好看,尤其适合当代读者。
灵岩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位于山东济南市西南泰山北麓长清县万德镇灵岩峪方山之阳。自东晋开始创寺,佛图澄的高足僧朗在此建寺。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446)灭法,佛事遂废,至孝明帝正光年间(520~525)再兴。正光元年(520)法定禅师来此游方山,爱其泉石,重建寺院,逐渐兴旺。此后,唐、宋、
本书是一部从佛教发展角度展现山西信仰文化发展历程的著作。作者详细考证了自东晋初年、后赵起佛教传入山西、经北朝、隋唐到宋元明清一干多年的发展历史,横向考察了历代山西佛教高僧活动、寺庙的兴建、宗派的传承、佛事活动以及佛教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历史地、全面地展现了山西佛教的发展样貌及其特征。
本论文集为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第四十五期"佛法与方法:明清佛教及周边"访问学者工作坊的论文集,内容为明清佛教及多元宗教的研究集成,涵盖了今天国内外学界对明清宗教文本、历史、义理等多方面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集的特点有叙事上的突破,坚持研究人物-事件-材料的佛教史基本方法,确保在研究数量上有继续的提升和推进,同时关注
本书是由达瓦扎巴大师所著,达瓦扎巴,古印度佛教僧人,印度佛教大乘中观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入中论本注》是一部中观理论的经典论著,全书共分释第一胜义至释第十胜义十部分,从第一部分起依次对古代西亚形而上的理论进行了反驳,特别对唯识及中观自续理论的基本观点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对以往各派学者的观点进行比较研究,指明了正理的门径
本书文体全以颂文写成,所以又名千颂。但现在通行的藏文本,只有九百一十三颂零三句。除第一颂皈敬三宝,第二、第三颂说明造论的因由外,其余的颂,共分十章,前三章叙述菩提心功德、忏罪、受菩提心,以求世俗、胜义两菩提心,未发令生;次三章叙述不放逸、正知、忍辱,以求生已不退;再次三章叙述精进、禅定、智慧,以求辗转增长;最后一章,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