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于自然有道:严复科学思想研究》在梳理文献史料的基础上,以严复科学思想为主题展开研究。首先从科学文化东渐的角度分析了严复科学思想形成的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系统阐释了严复的自然观、科学观、方法论,并对应这三部分分别深入挖掘了其背后更为根本的哲学理论或更为具体的思想观点,即进化主义思想、科学主义思想和实证主义思想;在此基
本书是邓力群同志关于自己1915至1974年(60年)革命经历的自述。全书共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从老家到北平(桂东老家;从长沙到北平;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第二部分:延安八年;第三部分:东北岁月;第四部分:新疆三年;第五部分:从中办到《红旗》(在中央办公厅;八大前后;担任《红旗》杂志副总编;陪毛主席读书;参加广州调查和起
本书是戴秉国同志的回忆录,主要对2003—2013年他主持中美、中俄、中印、中日、中法战略对话或磋商,以及他出任中国政府特使的特殊外交经历进行了回顾和记录,也穿插了一点他个人的感悟和思考,还有一点他早年的经历。这些战略对话和特殊经历,内容丰富、方式灵活,有广度、有深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和世界。从戴秉国
孙中山把辛亥革命运动分为三个阶段:“发轫于甲午以后,盛于庚子,成于辛亥,卒颠覆君政”。1900年10月6日爆发的庚子首义(史称惠州起义)是孙中山在海外亲自策划和领导的,这是孙中山提出“振兴中华”口号之后,决心以反清武装革命形式实现建立独立、民主和富强共和国理想的早期尝试。对于此次起义,孙中山给予很高评价:“惟庚子首义后
赵匡胤作为后周禁军的最高统帅,凭借“陈桥兵变”而“黄袍加身”,开创了宋王朝三百余年的基业。他在位17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留下了宝贵财富,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杰出人物。他兵不血刃、市不易肆地悄然开国,开国后优待前朝君臣,以“杯酒论心”,使“大将解印”,极大程度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奠定了
本书选取“知人论世”的视角,从研究沈从文的存在状态切入,剖析其文学世界的创造和内蕴。其“边缘”存在与孤独情怀,驱动了沈从文最初的浪漫书写;选择“小乡城文化”作为其文化皈依,对其人生和创作产生了多维效应:一方面使其建构了文学的“小乡城世界”和“大都市世界”,并赋以迥异的情感取向和价值定位,另一方面则促使其进行多向艺术探索
《中国古代科学家列传》(上、下册)以章回体小说的方式,从全新的视角,在天文学、数学、农学、医学、地理学、博物学、物理学、化学、技术类和综合类等领域重现中国古代各个时期顶级科学家的风貌。其中,上册主要涉及天文学、数学、农学和医学,下册主要涉及地理学、博物学、物理学、化学、技术类和综合类等领域。本套图书的编写目的不仅仅是让
《中国古代科学家列传》(上、下册)以章回体小说的方式,从全新的视角,在天文学、数学、农学、医学、地理学、博物学、物理学、化学、技术类和综合类等领域重现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科学家的风貌。其中,上册主要涉及天文学、数学、农学和医学,下册主要涉及地理学、博物学、物理学、化学、技术类和综合类等领域。本套图书的编写目的不仅仅是让读者
“80后”作为一个命名与一种文化现象,不再是新世纪伊始时那样简单地作为一个象征符号,他们的生命体验和写作在新世纪的20年里不断地积累与被打破,如今80后这一代人已经悄悄迈入40岁的年纪,他们的创作也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在探索中发生着变化。从这些深度的访谈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些诗人与他们的诗歌写作既充满独特个性和层次性
南北朝的中国正处在分裂时期,民族矛盾异常激烈。频繁的战乱对社会经济、文化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百姓十分贫困。陈武帝生逢乱世,他任贤使能,政治清明,江南局势渐趋稳定。陈武帝雄才大略,南定交州、北战广陵等一系列军事行动,已经表明他有强烈的统一中国的愿望。但历史没有给他这个机遇。因积劳成疾,陈武帝在位仅三年就病逝。 本书叙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