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本书以《元刊杂剧三十种》为主要研究对象,厘清元刊杂剧文本的版本情况,作品创作者及其时代,并对作品分类,作品在明代选集、总集中的留存情况作出描述。随后以脉望馆、《元曲选》两个明人元杂剧版本为主与之比较,探索元人杂剧的原貌,展示元刊本杂剧特征。通过比较进一步证明明本的元杂剧不能完全作为元杂剧
晚清至20世纪40年代,章回体小说一方面承续古代小说传统被大量创作和刊发,另一方面也开始了现代化变革。晚清新小说的中西视域、民初文言体的言情风潮、二三十年代小说家的问题改良实践、40年代“新”章回小说的诞生,都显示出章回体小说在历经社会变迁、文化交汇、艺术论争、政治规划等的磨砺之后,贡献出了它所有的价值。本书采用形态学
本书在借鉴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网罗宋代名家各种流派杰作。书中还增设了相关辅助性栏目,除对难懂的词语进行注释外,还对部分生僻字进行了注音;赏析部分则介绍了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词的意境和写作特点,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作品的意义。
本集正文分卷上、中、下,另有附录。卷上是填词理论,即词论;卷中词谱(词例);卷下是词的音乐历程及品词评词,即词品,按理应安排在卷上词论部分,使得其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鉴于篇幅和读者阅读兴趣等原因,故将其列入于後,但并不说明它不重要;附录主要有附带注释、韵及其他。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从经世济民、精思博学、传情言性,到描写社会、塑造历史、表现习俗,中国古代散文承担着其他文体难以取代的巨大的社会作用。古代散文研究随散文产生而发生,历数千年而绵延不绝。本书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散文研究文献集成”的前期成果,是第一部以该项创新性研究为主题的论著。全书分为“研究视野”“文献整
本书设诗学建构、诗史扫描、诗教纵横、域外汉诗四个栏目,收录《构建更富包容性的诗歌生态》、《论中国战争诗歌中华夷观念的演变》、《论当代诗词价值观念的传承与重建》、《归来压扁翠云鬟:琉球竹枝词中的女性角色与社会生活》等17篇文章。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自问世以来,它就以渊博的学识、细腻的叙事、动人的情节、现实主义的风格,征服了无数读者,后来更是形成了“红学”。尤其是全书贯穿始终的百余首诗、词、曲,不仅与正文联系紧密,其本身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值得细细品味鉴赏。《红楼梦诗词全鉴》根据《红楼梦》原著回目的顺序,辑录了书中所有的诗词、
经典国学诵读佳作,为训练儿童作诗对句、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以音韵分编,包罗万象。虚实结合,应对自如,读来琅琅上口,妙不可言。文学性不输古代诗词歌赋,独具一格,流行于世。“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中国知名绘画大师。早年留学于欧洲,深谙东西方艺术,他认为“中西结合是时代潮流
《中国诗歌(第77卷2016.5十支朱红)》为“中国诗歌”系列丛书之一(第77卷),收入郭金牛等一百多位诗人的诗歌原创、转载作品四百余首,及近十位诗歌理论作者的诗歌评论、诗歌美学文章。诗歌作品比例约占80%,文章比例约占20%。诗歌作品部分,无论原创还是转载,*大部分都是诗人的近作,而文章部分,则既有作者的近作,也有少
作者生前以三十余年时间与精力,遍历国内众多藏书机构,先后阅读清人诗集四千余种,日积月累,陆续写成此书。 本书八十卷,叙录清代两千五百余家诗人别集,以证明史事、提供资料为主。所录诗人均撰有小传;诗中山川、名迹、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线索,悉举其要,并附录价值较高之佚文;清诗源流派别及作者评价,亦辑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