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领军人物秦亚青教授的一本学术专著,系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这本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专著,以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精神,在国际系统理论的框架下,探究了二战后美国在国际武装冲突中立场的选择规律。作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的权力分配,美国凭借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力量登上了世界权力的巅峰。而战后的世界和平状态
《云南蓝皮书:环印度洋地区形势与热点问题研究报告(2021—2022)》分为地区形势和印度洋战略篇、热点问题篇、合作篇等三个部分。地区形势和印度洋战略篇介绍了印度洋地区的大国竞争与战略态势,指出美国正寻求逐步减少在印度洋的战略投入,通过“印太战略”让印度扮演印度洋的“净安全提供者”。与此同时,中国在印度洋沿岸国家的经济
本书以案例、理论和实践为结构体系,系统讲解了领事与侨务的理论知识、历史发展和工作实践。每节内容包含案例导入、知识理论、情景体验、本节小结和推荐材料五个部分。案例故事导入主题,知识理论剖析案例,情景体验巩固知识,本节小结复习要点,推荐材料扩宽视野。书中包含大量的案例和理论,既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教材用书,也可作为社会大众的
E.H.卡尔是当代国际关系现实主义理论大师,本书是卡尔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部著作中,卡尔将国际关系思想划分为理想主义(乌托邦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流派,分析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局势,批判了当时占据主导地位的理想主义,阐述了现实主义的国际政治理论。书中提出的基本论点,诸如国际体系处于无政府状态,权力在国际关系中具有重大的
本书为中国欧洲学会德国研究分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年会主题即为“动荡欧洲背景下的德国及中德关系”,于2017年6月30日至7月1日在同济大学举行。近年来,欧洲面临一系列危机的冲击,包括欧债危机、乌克兰危机、难民危机、暴恐危机、英国脱欧危机,这些危机给德国国内政治经济社会状况的发展、德国在欧盟的角色与地位,以及德国的外交
本书主要通过以中华文化为基地,以关系性为核心理念,提出关系性逻辑是研究行为体逻辑的重要依据。作者首先阐述了关系理论的基本内容,然后使用关系理论做经验研究,以东亚区域治理为案例,探究了关系理论在实际治理过程中的应用。本书试图突破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话语垄断,走出一条属于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之路。本书清晰梳理了
人文交流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体系中,与政治安全合作和经贸合作并列的三大对外政策支柱之一。有效的人文交流可显著改善双边关系,促进民心相通。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后,赋予人文交流更加重要的意义。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合作机制建立以来,中非交往全面提速,中非合作全面深化。与当前火热的中非政治往来、经贸关系相比,中非间的人
近年来,研究机构及发展政策制定者越来越重视使用定量方法来评估发展项目的影响。影响评估(ImpactEvaluations,IE)在国际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它不仅成为发展项目设计的一部分,而且贯穿于整个发展项目的实施过程。严谨的影响评估可以帮助发展项目制定者把握发展项目的实施效果,构建发展项目与其产生的效果之间的因果
本书集合“光明国际论坛笔会/对话”中国内外专家的文章,以“危机:疫情考验”、“应对:共同战‘疫’”、“变局:疫情之后”、“启示:战‘疫’之思”为篇章划分,呈现一场全球专家学者关于战“疫”的头脑风暴,帮助读者了解疫情给世界带来的变化,认识全球共同战“疫”的必要性、思考世界各国之间的对话、读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智慧与意义。
《使西历聘纪详》(稿本六册)是张乃燕1935年卸任比利时公使回国后写就的著作,是作者作为外交官出使访问西欧各国的纪实文字。全书融回忆、见闻、经历、考据于一体,洋洋洒洒,引经据典,内容十分丰富。这些文字,本质上是一部国民政府外交官出使欧洲各国的记录,留存有不少外交方面的纪实文字,今日看来这些不啻民国外交史珍贵的第一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