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娅”审美——当代中国诗学的审美现代性批判
文化记忆与艺术新形态——以《西游记》的记忆空间为中心
清初关中地区人文繁盛,作家辈出,引起了当时海内士人的普遍关注。以李因笃、孙枝蔚、王又旦、李念慈等为代表的关中诗人曾经名满海内,受到顾炎武、钱谦益、王士稹、朱彝尊等诗人的赞誉。《清初关中诗人群体研究/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文丛》系统全面地研究了清初关中诗人群体的诗学理论、创作成就和地域特色,并运用文化地理学、文艺心理学等理论进
范晓燕*的《唐宋词与士林文化研究/深圳学派建设丛书》为社会文化视域的“唐宋词与士林文化”研究:一是“史”的观念,词史互证;二是以点带面,由个别到一般;三是比较分析,求同求异。 士林文化,包含器物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多个层面。从唐宋词人的个体特质到群体特征,来探究唐宋士林的生存方式、价值
冯文开编*的《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史诗研究史论(1978-2012)》对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史诗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与评述,勾勒了中国少数民族史诗研究的发展状况,较为深入地分析了中国少数民族史诗研究的成败得失,对西方学者的史诗观念和研究范式的演进谱系进行了历史性的考察,阐述其相关的理论以及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书收录了朱自清、胡适、闻一多对唐诗研究的文章,包括“唐初的白话诗”“歌唱自然的诗人”“晚唐的白话文学”“孟浩然”“贾岛”等。
本书收录了鲁迅、郑振铎、吴晗、茅盾等人对《金瓶梅》研究的文章,包括“明之人情小说”“谈《金瓶梅词话》”“《金瓶梅》的著作时代及其社会背景”“中国文学的性欲描写”等。
国学经典启蒙书院第二辑 中华传统文化注音版 注释导读 有声伴读
袁珂先生对中国神话的研究拓展了学术史上一新的领域,其相关研究成果也成为“中国神话学”的系列重要著述。这本《古神话选释》,搜辑、整理、择录、释读了散见在古籍文献中的中国古代神话,更据铭文石刻、民族神话、民间传说等史料,立论演绎,为读者呈上一幅瑰丽而恢宏的远古、上古中国的图景,也初见先生的“广义神话”理论体系。
本书依次从改革题材类、农村题材类、城市题材类、反腐题材类、社会风俗与综合反思类、市场经济题材类等类型入手,具体探讨新时期三十多年来的长篇小说创作在反映“现世生活”方面的成败得失,及其在现实和现世之间的矛盾和动摇,藉此努力建构一种文学类型学意义上的“当代性”叙事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