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作者长期跟踪观察陕西作家作品的评论文章结集,评说了以柳青、陈忠实、路遥、贾平凹、高建群、陈彦等为代表的陕西作家群体的艺术跋涉路径和主要创作成果,找寻陕西文学创作迭出经典的缘由,以及蕴涵其中的宝贵经验与普遍意义,从而为新时代中国文学从高原到高峰提供陕西经验。
新文学传统的延续:以20世纪50年代台湾文学教育为中心的考察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总纂,孙望、常国武主编的《宋代文学史》是中国文学通史系列中的一种。执行主编为常国武、钟陵、曹济平、刘乃昌。撰著人包括常国武、刘乃昌、钟陵、曹济平、周惠泉、王兆鹏、于北山等学界名流。该书对两宋时期的重要作家、作品及各体文学演变进行了细致描绘和深入分析,材料丰富翔实,叙述准确充分,力图科学地、全面地
以明代郎署官员与文学权力之关系切入,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布迪厄场域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主要从文化的合法性、策略实施、文学经典、出版传播等层面,结合主流学术转向、翰林情结、郎署文学传统等因素,深入揭示明代郎署官与文学权力之关系及其意蕴,系统考察明代文学发展演变的轨迹及其动
《大连文艺批评发展史》是一部系统研究大连地区文艺批评发展历程的学术著作。全书通过梳理大连地区从古代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文艺批评发展脉络,展现了大连文艺批评的独特历史轨迹及其文化价值。
本书分为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汉魏六朝专家文研究两部分。具体内容包括:概论;文学辨体;论汉魏之际文学变迁;魏晋文学之变迁;宋齐梁陈文学概略;各家总论;学文四忌;论谋篇之术等。
本书对中国上古至近代的文学史作断代研究,论及诗、史、文、论,对某些专题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在宏观上涉及文学史研究之方法论,其不以政治时代作为文学分段的标准,对于文学史书写,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作者在书中提出将文体视为生命有机体的观点,这仍是今日了解文学和欣赏文学的重要门径。
作者自博士论文开始研究香港文学,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小说香港》2003年在三联哈佛燕京丛书出版后,在海内外颇具影响,目下已经成为香港文学研究奠基性著作。《小说香港》完成后,作者深感香港文学缺乏报刊史料建设,从此投入香港报刊整理工作。香港报刊多不存国内,而是在香港及其他地方,因此这项工作特别辛苦。作者去了大英图书馆
本书为叙旧文丛之一,是作者梅杰多年史料文章的结集,分为民国人物儿童文学编辑出版黄梅文化四个板块,这也是作者进行学术研究的四个主要方向,因此本书可说是对其个人研究与编辑出版成果的一个最好总结。书中所选文章,涉及梅光迪、废名、喻血轮等众多民国人物及与之相关的交游圈,名人文集出版的台前幕后故事,黄梅地方隐没于历史之下的鲜为人
本书分为绪论、结语及八章,主要内容包括:从主体性视域介入新时期文学过渡状态的可能、方法与路径;过渡状态中文学主体性问题的文学史意义;“拨乱反正”与“新时期”:过渡语境的形成;从“革命英雄”到“人道主义”:启蒙话语的历史反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