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是成吉思汗之后代,在元代是与成吉思汗相并列的一位帝王;在中国的历代帝王中,忽必烈又常被排在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之列。他的伟大成就取得重要原因之一是他在潜邸时期组织了一个强大的幕僚班子。潜邸时的幕僚对忽必烈地位的取得、元前期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有很大影响。本书考证了90多位潜邸时的幕僚成员。其中有元代大理学
王本朝,文学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自1990年至今,在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和西南大学文学院工作。1993年破格提为副教授,1998年评聘为教授。现为西南大学人文学部部长,二级教授,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出版学术著作7部,主编教材、著作8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等刊物上发表论
读李白的诗使人感觉着:当他醉了的时候,是他清醒的时候;当他没有醉的时候,是他糊涂的时候。杜甫是有雄心壮志的人,他总想一鸣惊人,一举而鹏程九万里。但这种希望,他一辈子也没有达到。而每当李杜被同时提及,人们似乎都会发出这样的喟叹:李白从未老过,而杜甫却从未年轻过。
清代乾隆年间,在著名的扬州城,横空出世八个画家,他们一扫当时画坛的陈腐气息,作品追求个性,其山水、人物、花卉、虫鱼这些作品,都和前人有明显的不同,让人眼前一亮。他们就是扬州八怪。这个群体的核心人物就是郑燮,字板桥。 三百年前,郑板桥以他特立独行、别具一格的字画和诗词名震画坛。即使三百年后的今天,他画的竹及其难得糊涂的为
大家雅事丛书旨在对中国社会科学院著名学者进行学术访谈和人生访谈,记录下他们对人生和学术的思考,使得珍贵的学术思想得以传承,并为后辈学者树立起榜样,也从另一个角度彰显了我院40多年来在社会科学界的成果。本书为丛书之一,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原所长周弘自述集,主要讲述其成长经历、求学之路、研究领域以及对学术、对人生的一
“美术天地”为美术理论研究丛书,旨在促进中国当代美术理论研究的深入,推动当代美术,特别是青年美术的创作,呵护与繁荣当代美术交流与展示平台的进一步发展。本书的主题为“这样的时代,这样的人”,从当下时代出发,通过对“个体”的审视,从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经历中捕捉时代的质感,从一个个起伏的人生际遇里感受时代的变化。主要介绍了王玉
本谱由上中下三编组成。上编自后唐庄宗同光二年(924)吕梦奇撰写《招讨使李存进墓碑》始,至宋真宗咸平二年(999),此时吕蒙正三度拜相,当是东莱吕氏真正意义上的崛起期;中编自真宗咸平三年(1000)吕夷简登进士第始,至哲宗元祐八年(1093),时吕夷简三入中书,前后执掌朝政十三年;下编自绍圣元年(1094)哲宗亲政始,
宁调元(1883-1913),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宣传家,杰出的诗人。其早年立志反清,先后加入华兴会和同盟会,积极开展反清革命宣传活动,为推翻清朝统治、创建民国做出了重要贡献。民国成立后,踊跃参与筹划“二次革命”,并为之献出了生命。本书是首部关于宁调元的传记,分为家世探源、少年才俊、立志反清、奔走革命、战斗狱
本书稿是第七届戚继光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提交的论文汇编。该研讨会由中国明史学会、临海市人民政府和中国明史学会戚继光分会共同承办,与会人员是来自全国各地研究明史和戚继光的专家学者。全书由55篇文章构成,约54万字,从多个方面探讨戚继光练兵、抗倭,以及戚继光对浙江当地的影响等。书稿总体质量较好,内容翔实丰富,言之有物,史论结
甄选20名各行各业的老、中、青三代党员劳模工匠,体现了以三大特色:1、广泛性:涵盖了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条战线、各个层面,各行各业都占有一定比例;2、代表性:能够较好地展现劳模工匠在各个不同时期,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引领职工群众投身经济社会发展,重点描写党员劳模工匠的先进事迹;3、时代性:为结合新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