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尚君著的《贞石诠唐》介绍:唐代文史研究,百年来得敦煌文书、域外典籍、释道二藏以及石刻文献无数新见资料之滋润,所取得之成就,正所谓日新而月异,有天地翻覆之气象。专治唐一代之学者如陈寅恪、岑仲勉、严耕望、黄永年、张广达、傅璇琮、陶敏等成就卓著,皆凭藉对存世典籍、新见文献之全面掌握与参互发明。厕身于此一时代而专治有唐如我者
本书是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2013年度考古报告集。收录有2012~2013年大邑高山古城、2013年大邑盐店古城、新都区香城河畔、郫县仪隆村宝墩文化至十二桥文化遗址,郫县双喜村、新繁同盟村十二桥文化遗址,都江堰冯家院子、天府广场东北侧汉代遗址,青白江肖家窝、花园村汉代崖墓群,新津老虎山和高新区双柏村宋明墓葬,新津宝墩遗址
《中国戏曲文物志(4种套装共8册)》是一部有关我国戏曲文物的专业志书,由我国戏曲文物研究重镇——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承担。有关学者在对全国戏曲文物进行广泛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整理编著,共分六卷,即戏台卷、舞台题记卷、戏画抄刻本卷、戏曲碑刻卷、戏曲服饰道具卷、戏曲雕塑卷,对中国戏曲文物作了全方位的记录。其中包括1091
《伟大科教成就:文房四宝古韵/中华复兴之光》主要介绍了文房四宝,包括挥毫天下毛笔(毛笔发明与早期发展、汉代毛笔发展与别称);翰墨春秋古墨(墨的起源及古墨特点、秦汉时期韦诞开创制墨、唐代奚氏的精湛制墨、宋元时期的制墨与墨礼);一纸千金纸张(东汉宣纸与左伯纸、魏晋南北朝时纸的推广、唐代纸张的丰富种类、宋代发达的造纸技术);
1931年,日本大举侵华,平津危急,华北危急。国民政府决定,故宫博物院等所藏珍贵文物,装箱南迁。当时这些稀世文物先后分五批南迁,始于1933年2月6,止于5月15日,历时4个月,共计南迁珍贵文物19557箱。其中,故宫博物院文物13491箱,包括古物馆2631箱、图书馆1415箱、文献馆3773箱、秘书处5672箱;附
中国古陶瓷茶具的诞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沧桑岁月,她们是炎黄子孙数千年来社会经济、文化和宗教的载体,是中国华夏文明智慧的结品。《中国陶瓷茶具珍赏》向读者介绍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使用的茶具及其文化。每一件茶器从产生到时代变迁、宗教传承,都是由历史故事汇集而成,当我们回顾先民们曾用这样的茶具煮茶、分茶、品茶的情景时,会有身临其
本书是刘进宝在以前所发表论文的基础上整理的,有的进行了少量增补和修改,最早的一篇为《略论高颎之死》,后来的有《隋末农民起义》、《隋末唐初户口锐减原因试探》和《唐初对高丽的战争》等,集中围绕着敦煌文书与中古经济社会这一主题,全面展示了他在这一领域中的成就与
〔清〕王镇等撰。此书刊行于道光二十年(1840),全书四卷。该书是首部系统总结济南地区金石文字成果的专志,对清道光年间济南府所存历代钟鼎碑碣做了较详尽的记载,以记名为主兼记所在地,有些附有考证,全面展示了济南深厚的金石文化,为研究济南及其周边史地的重要参考书。
西部考古》(第9辑)是在西北大学"211工程"经费资助下,西北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考古学研究中心、边疆考古与中国文化认同协同创新中心和西北大学唐仲英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实验室联合编著的学术年刊,收录考古调查、发掘报告及研究论文等共计18篇,以中国西部地区为立足点,
《南朝真迹南京新出南朝砖印壁画墓与砖文精选》详尽介绍南京新发现的4座与砖印壁画有关的南朝墓葬,包含非常重要而难得的一手实物资料,不仅对于南朝砖印壁画本身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于深入探讨南朝的历史与文化同样具有不可估量的长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