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古希腊时期的悲剧的视角,重新诠释了古典现实主义的三位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流变。这些古典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法国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以及当代古典现实主义大师汉斯·摩根索。本书将这三位思想家置于其各自的历史和知识情境之中,并分析了他们的著作对其所处时代的重大问题作出的回应。本书认为,三位思
《中美关系战略报告:2021年》是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的年度研究成果,在写作过程中得到校内外专家的支持,出版后得到学术界同行的肯定。 2021年是拜登执政的第一年,本届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继承了特朗普政府时期对华政策的诸多内容,同时又有所调整,中美关系也面临新的挑战。 《中美关系战略报告:2021年》
新冠疫情全球肆虐,极大地凸显了人类命运的整体性,世界也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世界怎么办?”的时代之间,中外思想者从各自角度提供了系列高知识含量的观点,最终汇流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识。本书将最紧迫的世界性课题放置在最国际化的思想者面前,让中西对话由零散变为集中、由表层进入深层、由治理比较深入文化互镜。
本书从“疫情下的世界经济复苏”“疫情催生全球治理变革”“疫情下的国际冲突与合作”“后疫情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帮助读者了解疫情背景下的世界经济前瞻和全球治理,认识全球共同战“疫”的必要性,思考世界各国之间的对话与合作,读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智慧与意义。
本书以东南亚国家对东盟的认同为考察对象,主要从历史理论视角探讨了东盟认同的起源、传承、强化、前景等问题。尽管现实和未来要求东盟成为命运共同体,但其情感却来源于过去。在东南亚历史发展的早期,朦胧的次区域意识已经出现,这一价值观念的传承对东盟共有文化观念和思维模式产生了重要影响,使东盟这一“想象的共同体”包含了东南亚人认同
本书从国内公开发表的期刊、报纸自2017年以来刊载的研讨文章中精选31篇,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产生的时代背景,从多角度解读其内涵、分析其意义与价值,讲述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径与实践,并探讨其传承与发展,旨在让更多读者关注、了解这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中国方案,为推动完善全球治理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
中华传统文化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作用与路径研究
美国原外交事件发言人,同时也是尖锐的评论家安德鲁?巴塞维奇以新的视角将1983年的贝鲁特轰炸、1993年摩加迪沙巷战和2003年入侵伊拉克等不同事件联系在一起,描述了这段引人入胜的历史,并在书中尖锐地指出“大中东战争一直持续下去不会有助于增强美国的自由、富足和安全,它只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同时也感叹“可悲的是,美国人仍
本书主要围绕日本扶植汪伪政权决策过程,考察了日本高层侵华政策的演变。日本原计划按照自己的设计,扶植取代国民政府的伪政权,以彻底重构中国政治社会生态。但侵华战争陷入困局后,日本为迫切脱身而不得已调整了原有政策,在诱降国民政府的同时,采取旨在分化削弱抗战力量的欺骗性的“谋略工作”,吸引了汪精卫集团的卖国投敌。汪精卫集团被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