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宏观经济学》(第12版,多恩布什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学习辅导书。本书遵循第12版的章目编排,共分24章,每章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复习笔记,总结本章的重难点内容;第二部分是课(章)后习题详解,对第12版的所有习题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为了适应我国高等院校经济学分层分类教学的要求,通过多年的摸索和学习,作者制定并已经开始实施经济学系列教材和参考资料的写作规划。本书的编写,主要定位于经济管理类的全日制低年级本科生。根据作者的理解,作者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也形成了本书的主要特色。本书前三章为本书的研究背景和工具、方法,第四到第九章研究的是市场机制的有效性
《高级微观经济学(第二版)》是以经济学相关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为对象的一本中高层次的微观经济学教材,力图在较为系统而简洁地介绍标准新古典微观经济理论的同时,突出展现该学科近年来的新发展趋势。第二版更正了前版中存在的少量疏漏,并进一步充实了现有章节的内容,如新增“资本市场”、“社会选择问题”两章,博弈论部分增加了实例及应
中观经济学研究的主体是(区域)政府。(区域)政府行为呈现准宏观(国家相对全球而言、州市相对国家而言)和准微观(追求区域利益*化,存在一定的企业行为特征)双重属性。正是(区域)政府的双重属性或双重角色,修正了传统经济学体系或传统市场理论的缺陷,现代经济学体系展示:不仅有以企业为研究主体的微观经济学和以国家(或全球)为研究
教材本着从应用型本科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使读者易读、易懂、易掌握的原则,对传统《宏观经济学》教科书的体系和结构做了适当的调整,坚持科学性、应用性与优选性的统一,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改变了以往教材十分追求理论知识体系的完整、深奥和过分抽象的倾向,突出实践应用性,并在语言叙述上尽可能做到简练、直白、逻辑性强,让学生在使用
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总体表现,如国民总产值、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变量的运行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本书在借鉴国内外优秀教材的基础上,力求使经济学与中国现实相结合。作者在提供了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的阐释之外,还引入了对现在主流宏观经济学流派和研究前沿的介绍,既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系统的宏观
本书是一本关于研究能动的实用主义和经济制度的专著,在这本富有创新性的书中,丹尼尔·W·布罗姆利挑战了这些理论,并主张代之以能动的实用主义作为一种思考经济制度演化的可行方法。经济一直处在调整的过程中,而本书是一个关于它如何调整的理论。在对经济制度包括一个经济的社会习俗、日常规则以及权利体系(产
本书是高等学校经济与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系统地阐述和分析了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其中包括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理论、现代货币理论、IS-LM分析、AD-AS分析、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发展理论、宏观财政政策、宏观货币政策。 本书内容简明、案例新颖、知识拓展类型丰富,关键知
分配正义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永恒的话题。由柏拉图开创、经功利主义者推进,并在以罗尔斯为代表的自由主义者那里发展到顶的一元主义分配正义论,在西方思想界长期占据着统治地位。一元主义分配正义论坚信“哲学能够正确地成就一种,并且是独种分配系统”的假设,并以此为基础,去努力发现或建构一种普适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分配正义原理及其法则。
本书是迪尔凯姆的博士论文,书中主要阐述社会团结与社会整合为一种社会事实,该事实独立存在于个人之外,并具有独特特征,即称“集体意识”,而分工的真正功能是在两个人或者更多人之间创造出一种连带感,即集体意识在《社会分工论》里,认为只有社会成员间存在一定的向心力,即“团结”,作为成员集合体的社会才能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