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论文集,主要分为粤西方志整理岭南文学研究粤地民俗文化学人哲思板块,内容涉及地方文化、地方志研究、地方民俗与文化研究、文学现象综合研究等方面。本书除保留前两辑的粤西方志、岭南文学、粤地民俗与文化、语言文学、新闻传媒等研究专题外,亦有对当下文学热点和时事的关注,内容更为丰富,所涉专题更加广泛,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对后
本书为作者80岁以后的论著结集,包括对本省著名学者、作家的评论专著和有关经济-社会发展、鲁迅研究、文化学研究及文艺评论等内容,主观上反映了作者本身暮年的生活状态、思想界域、情感波纹,客观上则也反映了一些社会的、生活的、文化的与文学艺术的情状和积淀。
历史虽然是逝去的往昔,但却无时不影响着现在。说历史,谈文化,思考当下学术。著名历史学者罗志田先生尝试把一些学院的见解普及到文化报刊的非学院读者范围,在公众和社会的学术兴趣日趋增强之时,把日新月异的学院研究以可读的方式表述出来。
本书收录12部中外伟大著作,包括《论语》、《庄子》与《坛经》,《史记》、《文心》与《红楼》,《历史》、《斐多》与《书简》,《精神》、《国富》与《正义》,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一个共通的主旨:如何成人。6部中国经典,既融通儒道释,又覆盖文史哲,其核心问题是人的仁爱、感悟与超越。6部西方经典,从古希腊、古罗马,到文艺复兴、启蒙运
“天一讲堂”创建于2006年,以“搭交流平台,激智慧火花,播人文精神,扬宁波文化”为宗旨,坚持周周有讲座,月月有名家,秉承讲座的学术性、时事性、趣味性,目前已举办各类讲座近1000场,易中天、纪连海、傅佩荣、钱文忠、曹景行、周国平、毕淑敏、张抗抗、戴建业等国内各领域的专家、学者相继登台。
“天一讲堂”创建于2006年,以“搭交流平台,激智慧火花,播人文精神,扬宁波文化”为宗旨,坚持周周有讲座,月月有名家,秉承讲座的学术性、时事性、趣味性,目前已举办各类讲座近1000场,易中天、纪连海、傅佩荣、钱文忠、曹景行、周国平、毕淑敏、张抗抗、戴建业等国内各领域的专家、学者相继登台。2020年,“天一讲堂”打破常规
本书是为纪念《文史哲》创刊七十周年而著,系基于《(史哲)与中国人文学术编年(1951~2021)》(郭震旦编撰)的“通论”。《文史哲》70年来的办刊史,是一部与共和国国运同频共振的学术史。本书不是一本狭义的期刊内史,而是试图通过择要回溯《文史哲》70年来所处的时代背景变迁,聚焦其办刊历程的主要环节,评点其所刊发的代表性
《历事悟道三千句》一书由作者整理自己40余年工作心得而成,内容包括管理学、经济、哲学、文化、自然等,作者长时间在政府、企业担任领导职务,在实践工作中积累了很多工作感悟和工作方法,包括各个时期对人生、思想、知识、历史,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感受,本书语言精炼、思想深刻,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指导性,对于人们在工作中总结规律、解决问
钱钟书先生的古文笔记体巨作《管锥编》堪称国学大典,全书约一百三十万字,论及文史哲几乎全部的人文学科领域,书中包括古今中外四千多位著作家的上万种著作中的数万条书证。当今读者在阅读钱钟书先生著作时,也许古文和外文构成两大障碍。《<管锥编>西文注释译解》一书力图尽译钱氏著作中的西文注释,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有志、有趣于钱学的读者
本文是作者近年来在各大主流媒体或权威杂志发表的论文集,以宏观经济学视角研究中国经济和制度的发展,文集从研究社会经济问题的方法论出发,探讨了中国的分权模式、预算软约束,以及中国经济发展过程面临的体制问题。同时,作者还通过研究其他主要经济体的发展特点,总结经验教训,希望为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提出有意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