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小说的世界:深圳学人·南书房夜话第四季》是由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深圳图书馆联合举办的品牌学术沙龙“深圳学人·南书房夜话”第三十一期至第五十期活动中的精彩内容修订整编而成。主要内容是将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代表作品——《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四部名著进行讲析与解读,引导读者进入古典文学的世界。
本书从语义学、语用学、民族志诗学等视角对哈尼族口头传统文类“哈巴”进行了考察,通过规范而深入的田野研究和多次定点跟踪回访,从演述情境、文学形式、传统曲调和地方性知识等各个方面对“哈巴”的文类特征进行了界定和分析,比较真实和全面地呈现出“哈巴”在民间传统生活中的存在形态。作者将“哈巴”定位为“跨文类”的综合范畴,纠正了以
四千年中国历史,三千年古典文学。从诗与骚的古朴典雅,到唐诗宋词的繁丽辉煌,本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流动的画卷。诗三百、楚辞、古诗十九首、建安三杰、陶渊明、李杜、白居易、花间词人、豪放派……全书分为二十讲,涵盖了中国历史中zui重要的诗人和几乎所有形式的古典诗体作品。古典文学和古典语言学学者、历史
《红楼梦戏剧研究》全书分为八章,戏曲部分着重其多元文化特征、人物形象嬗变及红楼戏演出研究,话剧部分着重主题新变、艺术手法和赵清阁话剧个案分析。全书以详实的文献梳理,较为全面地述评《红楼梦》戏剧作品,补充和纠正了前人的疏漏与讹误,益于学者进一步研究。重视探讨戏曲名角对红楼戏舞台传播的贡献,并将视角延展至《红楼梦》唱
聪明俏丽的黄蓉会每天洗澡吗?大侠杨过带刀不犯法吗?虚竹是不是一个奴隶主?江湖中有没有同性之恋?镖局是个什么样的组织?武侠世界的武功为什么会越来越退化?读金庸武侠小说时,你也许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本书正是从社会史的角度翻入金庸的武侠世界,借用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一部分生动细节,进行社会生活史方面的考证,为读者打开
本辑分为文体研究散文研究文献考述大视野文献考辨作家研究书评六个栏目,所选论文主要关照中国古代散文的文体演变、文献的考证和辨析,以及重要学派如阳明心学、阳湖学派与古代散文思想的演进,并将中国古代散文名家作为专题研究;此外,本辑还关注中国古代散文领域的*成果,如对过常宝专著的评介。
本书分为三辑,共收论文24篇。*辑收录古今诗歌传承研究论文8篇,涉及中国当代诗学研究领域拓展、话语体系建设和古今诗歌发展演变现象的展示、规律的探讨;第二辑收录现当代新诗研究论文9篇,涉及现当代新诗的题材选取、形式建设以及几位著名新诗人的创作评论,这些文章也多取古今比较的视角;第三辑收录现当代旧体诗词研究论文7篇,有对现
本书是某位学者的某种特殊学术活动的个人学术编年史!当今社会,学术思想传播主要有三种方式:在学术于U物发表论文,在出版社出版著作,在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行业内的学术会议如同华山论剑,面对的是同行专家,质量*,思想*解放。本书系统辑录了著名新诗学者王珂教授从1994年至tJ2017年参加的一百多次新诗及文学学术会议的30篇
满族说部历经口语、文字、印刷术和电子媒介时代,其传承方式从以口述为主到以书写为主,讲述语言也从满语到满汉兼行再到以汉语为主。满族及其先世语言、文字的发明对满族说部传承带来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基于穆昆组织的家庭内部传承使得其文本以各种方式留存。不同家族教授传承人的训练方式、记忆诀窍略有不同,其文本因传承人后天的努力亦呈现出
赛博空间对文学存在方式的影响表现为:从身份、心理、身体(赛博人、后人类)等方面重构了文艺创作主体;从阅读方式、审美心理、体验方式等方面推动了读者功能的演变;从文本类型、文本之开放性、空间化和时间性等方面入手,重塑了文本形态。传统的叙事理论无法适应数码媒体的特性,“交互叙事”顺势而生。微观层面的作品剖析,以超文本、超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