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一部记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历史文献。研究《论语》,实际上是研究孔子的生平行事和思想观点。本书作为丛书的一本,深入浅出,知识性与可读性并重,同时具有文化传统与现代特色相结合的特点。本套丛书融汇学界近半个世纪以来新的研究成果,语言表述方式具有适应新时代读者欣赏习惯的浅切化与社会化的特点
赵鑫珊编著的《庄子的哲学空筐》内容介绍:“新老庄哲学学派”理应成为21世纪西方工业文明的一种“解毒剂”,成为评估人类文明功过的阵阵隔山暮钟,提醒我们,切勿件件事都要提速。悠缓的节奏,春夏秋冬,四时代序,才是人生世界的真谛。母亲十月怀胎正是缓节奏,也是庄子坚持的“天道”节奏。
《孟子》一书发展了孔子关于“仁”的思想,提出了仁政主张和“民贵”、“君轻”的民本主义思想。本书在《孟子》一书中,分不同章节遴选了部分章句,并对其进行了编译。
老子的著作、思想早已成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尼采,俄罗斯大作家托尔斯泰等世界著名学者对《道德经》都有深入的研究,并都有专著或专论问世。黑格尔说:“中国哲学中另有一个特异的宗派……是以思辨作为它的特性。这派的主要概念是‘道’,这就是理性。这派哲学及与哲学密切联系的生活方式的发挥者是老子。”《中国
《汉代内学:纬书思想通论》在全面系统地收集纬书的相关资料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问题为线索,从哲学内涵以及理论的角度对纬书的宇宙观、阴阳五行思想、天人关系思想、札乐制度、伦理观、历史观、圣人观等问题作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并在汉代社会思想的背景下考察纬书与经学、政治的关系,探讨纬书的形成过程。
《论语》囊括了孔子的思想精髓,涉及教育、修身、伦理、哲学、政治等诸多方面。为了便于就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查找,根据我们学习的感悟及体会,将《论语》全文以不同专题的形式作了初步归纳和分类,共十一个专题,即:一、治学与执教;二、君子与修身;三、孝悌;四、仁;五、言、行、信;六、诗、礼、乐;七、识人与交友;八、积极人世;九、论
历史记载在文献里,保存在传统当中,也存在于我们的传承之中。北京师范大学的九位年轻博士通力协作,编成《四书五经史话》,以新世纪青年人的视角和体会来诠释和介绍《四书五经》,“信则传信,疑则存疑”,文风朴实简约,行文流畅易懂,以帮助广大读者更好地阅读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
《儒藏(精华编9)》为儒家经典和反映儒家思想、体现儒家经世做人原则的典籍的丛编。收书时限自先秦至清代结束。
《儒藏(精华编29)》收录自先秦至清朝结束这一时段中,儒家经典及其注疏、儒家学者的著述和体现儒家思想文化发展的相关文献,包括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尽量选用最好的底本,按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进行分类。
对中圈传统文化的认识是一个众说纷纭十分复杂但又无法回避的问题。在民族文化复兴呼声日高的历史背景下,民族文化的自省也更加重要。《虚空与实在?:文、史、哲视野中的先秦思想文化》作者从文、史、哲综合研究的视野出发,选择与先秦思想文化相关且具有典型意义的经典文本作细读与阐释,试图以此来破解中国传统文化真相之谜。从洪荒时代夸父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