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百话》是我国蜚声中外的作家、翻译家和编辑家施蛰存先生研究唐诗的经典著作。本书收入讲解唐诗的文章100余篇、唐诗近300首,按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编排。施先生结合作者情况和相关社会背景、历史知识的介绍,分别对每首诗歌进行分析、考据和讲解。《唐诗百话》自面世以来,深受海内外学术界高度评价和广大读者热烈赞誉,
《诗境浅说》是朴学泰斗俞樾之孙、红学大师俞平伯之父、光绪朝探花俞陛云为家中孙儿女欲学为诗特意编选的,专论唐人五七言律绝,侧重于分析每首诗、每副名联的声调、格律、意义及句法、字法以及诗境之妙,观点独特,品评精到。全书一展诗之境阔,不仅可以作为学诗的法门,同时还是一部欣赏诗境之美的读本。
《诗境浅说》是朴学泰斗俞樾之孙、红学大师俞平伯之父、光绪朝探花俞陛云为家中孙儿女欲学为诗特意编选的,专论唐人五七言律绝,侧重于分析每首诗、每副名联的声调、格律、意义及句法、字法以及诗境之妙,观点独特,品评精到。全书一展诗之境阔,不仅可以作为学诗的法门,同时还是一部欣赏诗境之美的读本。 《词境浅说》是朴学泰斗俞樾之孙、红
本书稿以宋元之际的诗学嬗变为研究对象,就宋元诗学史上的一些关乎全局的重大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作者用大量的*手文献资料详细考察了南宋晚期与元代前期的诗学生态,对于当时的诗学思想的流派和论争进行了实事求是的梳理,证实了元诗的来龙去脉及其艺术价值所在,由此得出的结论发前人所未发,实为此书一大贡献。本书稿能够避开后人议论的干扰
《今风雅》分为两个部分。上篇为诗词学校教师们的课程讲稿,这些授课教师均来自国内著名高校,本身著作等身,又具有丰富的创作经验,如陈永正教授出版有《沚斋诗词钞》《诗情如水》等诗歌创作集;张海鸥教授主编有《诗词写作教程》,出版有《水云轩集》。他们所讲皆为古典诗词的重要问题,又契合创作需要,对诗词创作者有醍醐灌顶之效。下篇为师
《诗言志辨》收录朱自清先生的四篇论文:《诗言志》《比兴》《诗教》《正变》,均为作者优秀的诗论。书中所论上至春秋战国时的“诗言志”说,下至汉代的“诗教”说,从“比兴”到“正变”,贯穿诗论发展的历史,着重从理据角度阐明了“诗言志”的中国诗学传统。书中引用大量诗作及诗论原著,资料翔实,文字清隽,论证缜密,被学界公认为中国现代
本书主要从文化语境、创作过程、传播接受、话语资源以及言说方式等方面,对网络写作新文类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探讨了各种新文类的创作模式和文本特点,指出新文类与传统文类相比所呈现出的新的美学特质以及新的可能性。
本书收录的纳兰容若的词,是对他一生情感的真实写照。书中所附原文、注释、赏析等栏目,从多角度将词作的主题思想、创作背景、词人境况以及词作的意境、情感全面地展示出来。同时,同词情词境相契合的人物画像、山水景物,以及情景图等,通过多种视觉要素的有机结合,达到“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艺术境界。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唐宋时期的文人用诗词记事、咏史、抒怀、明志,也用诗词娱乐、消遣、传情。今天的我们不仅能在唐诗宋词中了解唐宋时期的历史事件、生活场景,还能真切地看到那个时期文人的精神面貌,更能照见自己。 本书深入诗词作者的身世背景,讲述藏在唐诗宋词里的趣事,让读者真正走进唐诗宋词之中
《千年诗情千年叹》是关于古典诗词审美鉴赏的,文字婀娜多姿,情志内蕴绕梁不散,内容穿云破雾、迎风傲雪,直击人心。书稿中对每个人生诗剧和悲剧命运的评述与思考,写得比较精彩且富感染力,作者对现实的关怀不是浮于面现于外的大词高论,而是心灵在自由飞翔中诗意的审美表达。她充分利用新诗话体式的张力,在展示诗性故事诗性文本,重构其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