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敏灏所著《二晏及其词》是国内外*部全面系统地研究二晏父子及其文学创作的专著。书稿于1934年3月至7月间连续发表在安徽省立图书馆编印的学术期刊《学风》4卷第26期中。1935年,商务印书馆将《二晏及其词》编入国学小丛书,半年内连版两次,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此书的成功,一方面使初出茅庐的宛敏灏先生坚定地走上词学研
中国古典词学以词话、词选、词籍序跋、论词诗词、论词书札为主要文献载体,带有浓厚的个人主观色彩,进而衍生出不同的词学群体、词学流派和词学思潮,出主入奴,聚讼纷纭。本书以严整之科学方法和客观的精神对词这一文学体裁进行了全新的审视。全书分为上、下二编。上编论词之本体,即从文体角度介绍词的起源、调名、小令与长调、断句、平仄、发
本书融学者的严谨与文人的敏感于一体,既能条分缕析,折中群言,又能深味诗心,烛照幽微,史论、创作、鉴赏三维并举,揭示了绝句、律诗、古诗在形式上的独特的审美内涵,展现出民国诗学研究的独特风貌。
孟繁华自选集
本书分情艺艺术论、人物艺术论、心灵艺术论。内容包括:寻常与奇崛;余音绕梁;层累地“识人”;言为心声;勾勒的艺术;“成为社会”的另一面等。
《裕固族<格萨尔>故事类型研究》在结合并借鉴学术前辈调研的基础上,深入田野,实地调查,并运用故事类型理论及其方法对流传在裕固族中的《格萨尔》进行了分析论述。
《温庭筠:盛唐花色与词情》讲述了花间词鼻祖温庭筠的人生经历,品评了他的一首首令人沉醉、意境美妙的诗词作品。通过他的经历和他的作品,不仅可以使读者了解他豪放不羁的性格,起起伏伏的人生经历,还可以通过他的作品感受晚唐的文化和风采。
在中国古代,诗词和对联是两种重要的文学形式,它们讲究格律和谐、对韵工整。在传统的文化教育中,从幼童阶段就要接受这种韵文的严格训练。因此,一些专门研究声律的著作也应运而生。在众多谈论声律的启蒙读物中,代表性的就是清代学者车万育所著的《声律启蒙》。《声律启蒙》是我国古代谈论诗韵的优秀著作。全书按韵分类,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
《笠翁对韵(名画朗读版)》是清代声韵启蒙的代表性读物,不仅对仗工整,语言流畅,而且编排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非常科学。《笠翁对韵(名画朗读版)》内容丰富,涉及从诗词歌赋到哲学、宗教、历史、地理、风俗等多方面的知识信息,使儿童在得到诗词技巧训练的同时,还可以了解大量历史文化知识,是一部极好的诗文创作入门教材。《笠翁对韵(名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古诗词中蕴藏着亘古不变的美。而这种美,并非死记硬背所能体悟,也常常是青少年阅读、学习古诗词的难点所在。在这套书中,于丹老师特意针对青少年的认知特点,以诗意“意象”为线索,对古诗词进行串联式的讲解,从古诗词宝库中甄选出300余首精华,并对其中60余名篇佳作进行详细解读,从诗词的韵律结构、历史掌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