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提出了很多新理念、新论断、新举措。总书记多次强调:建设美丽乡村,是要给乡亲们造福,不要把钱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比如说:涂脂抹粉,更不能大拆大建。为此,佛冈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在政府的指导下,通过一系列的机制创新,将市场机制引入政府治理,形成了以选择性激励机制为
改革开放以来,人与土地的分离导致中国农村村社共同体内聚力下降,但是,村社的自我防御和修复能力成为抵抗市场侵入的*后一道防线,底线的共同体仍然存在。由于仍然构成共同体,村庄社会的各种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被共同体本身的属性所消解。维持村社共同体的重要基础就在于小农式的土地家庭经营模式的存在,然而,土地规模流转导致土地的经营权
为了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启动了全面投身乡村振兴战略的四个系列行动,即系列研究、系列试验、系列研讨、系列培训。2018年,人文与发展学院统筹协调系列研究活动,暑期7-8月,学院组织139名师生奔赴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乡村一线,开展有关76个主题的实地调研活动。本书将从产业兴旺、生态
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19):聚焦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本书以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为主题,综合运用理论案例的方式,将农业区域品牌建设的路径、方法、模式等进行解构,为乡村振兴助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为政府和企业在农业发展发面提供战略抓手。全书包括五篇,开篇讲述树立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大局观,包括战略抓手和困局、误区等;上篇详述了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新时代政府、企业双轮驱动时代,
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农村呈现出产业化发展趋势以来,农村经济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但其变革的意义和作用已经远远超出了经济范畴。农村的变化不仅是指农村经济发生的变化,农民观念及由此而来的农村社会关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影响了农民之间的人际交往,形成了人际关系的新格局。本书以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为背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三
本书以经典经济理论(外部性、产权理论等)、生态理论、系统理论为基础,运用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经济地理学、行为经济学有关理论与方法为指导,深入剖析乡村振兴的主要内涵,将其分为“产业、组织、人才、文化、生态”五大振兴,深入研究五大振兴的现状、问题、具体内容及难点。为破解宏大的“乡村振兴”目标落地难题,本书选择了农村产权
本书为改革开放40年湖北三农重大问题研究系列丛书的总论,是整个系列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系列丛书中具有穿针引线的统领作用,因而十分重要且不可或缺。内容构成上,本书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包括整个改革开放40年湖北三农重大问题研究系列丛书的总序言、总论以及改革开放40年湖北三农重要文件选编、改革开放40年湖北三农大事记四部
本书根据近几年广东选调生笔试真题编写,按照考试题型安排图书知识体系。全书分为综合行政能力测验、思维能力测验两篇。上篇包含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科学推理、资料分析四章;下篇包含逻辑判断、数学运算、数字推理、图形推理四章。
该书根据各地发展的实践经验和大量的文献资料,系统阐述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体系的内涵,家庭农场的界定、发展状况、发展模式,家庭农场的作用及功能,家庭农场的创办程序、创办模式、相关政策优惠,家庭农场经营项目、经营策略,家庭农场的发展规划、要素管理、财务管理、管理重点,以及未来家庭农场的发展趋势等。编写过程中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