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承碑》为东汉建宁三年刻,全称《汉北海淳于长夏承碑》,又称《夏仲兖碑》。宋代元祐年间,在资州(今四川省资中县)出地》此碑为著名汉碑之一,其结字奇特,隶篆参杂,骨气洞达,神采飞扬。《夏承碑》早期拓本,以华氏真赏斋本较著名。此本遗缺三十字,由清代著名书家翁方纲补书。编者谨将此本重新拼接,放大推出,供广大读者临习。
唐代天宝十三年,颜真卿书东方朔画赞碑在山东德州署(今山东陵县)镌立。此石碑高三百四十厘米,宽一百五十一厘米。碑阳为颜真卿书晋朝夏侯湛撰写的名作《东方朔画赞并序》,碑阴是颜真卿撰并书写的记叙。晋朝文学家夏侯湛所作的《东方朔画赞并序》一文,被昭明太子视为名篇佳作而收入到《昭明文选》中。此碑系名家书名作,堪称双璧。有方家评说
《十七帖》是书圣王羲之草书代表作之一。这件汇帖,以第1帖首二字十七得名。因是临习草书的优秀范本之一,所以深受众多习书者青睐。《十七帖》版本较多,较著名的有文徵明朱释本、上海图书馆藏吴宽本、南海孔氏嶽雪楼本、藏于日本的姜西溟本等。其中南海孔氏嶽雪楼本,简称嶽雪楼本,有元代张雨印记,还有宋濂、王世贞、邢侗、梁同书、王梦楼等
在清代书坛上,碑学中兴。以桂馥、邓石如、伊秉绶、何绍基、吴让之、陈鸿寿、赵之谦等人为代表的著名书家,将隶书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峰。其中,伊秉绶的隶书,可谓独树一帜,成就非凡。清人赵光《退庵随笔》有评:伊墨卿、桂未谷出,始遥接汉隶真传。墨卿能拓汉隶而大之,愈大愈壮。本书收其隶书隶《晋书》句立轴四幅,每幅纵六十六点五厘米,横四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文徵明大字书写的两首七言律诗卷。此卷纵五十四点二厘米,横六百七十八点五厘米,钤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御书房鉴藏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年览之宝等诸多鉴藏印。此作系文氏七十三岁时书写的精品佳作,亦是其稀见的传世大字行书力作。编者特将这卷珍迹推出,供读者欣赏、临习。遗憾的是,因本书开本所限,未能充分展现出
明代著名书家董其昌曾书写李太白诗四首,分别是《五松山送殷淑》《送崔氏昆季之金陵》《游泰山六首之一》《答湖州迦叶司马》。这件珍迹后入清内府收藏,上钤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养心殿鉴藏宝嘉庆御览之宝等诸多鉴藏印。清《石渠宝笈》《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合编》有著录。这一手卷纵二十七点五厘米,横二百三十五厘米。后来,此作流出
在湖南祁阳县,有一条浯溪,汇入湘江唐代大历六年,溪边一处悬崖镌刻元结撰文,颜真卿书写的大字摩崖《大唐中兴颂》。其字自左而右,计二十一行,满行二十,字径四寸余,为颜真卿六十三岁书写的精品佳作。这一高宽均逾四米的摩崖因元结的古雅雄文和颜真卿的大字杰作,及其不错的地理位置,亦被后人誉为三绝碑。宋代书法名家黄庭坚诗云:大字无过
唐代诗圣杜甫旅居夔州时,以怀国忧民的深情和高超的艺术手法,创作出著名的《秋兴八首》组诗。被后人誉为诗人七言律诗代表作的这一组诗,广为人们传颂。历经黍离之悲的书家赵孟頫、王铎,都曾挥毫书写过这组诗章。有明一代,更有众多书家书写这篇佳作。其中在书坛被称为吴中四杰的祝允明、王宠、陈道复,均留下了《秋兴八首》珍迹。在台北故宫博
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系列,该系列底本好,印制精,大8开,为首次彩色放大本,并延请专家释文,方便读者研究学习,尤其适合书法爱好者对帖临摹。观历代碑帖大雅,赏传世墨宝微妙。汇集历代名碑名帖,底本好,印制精。第十集共20本,盒装,包括《颜真卿书竹山堂连句》《孙过庭景福殿赋》《苏轼墨迹选》《黄庭坚墨迹选》《祝允明书前后赤壁赋
现今传世的章草《急就章》写本传为皇象所书,是明代吉水(今属江西省)杨政于正统四年据宋人叶梦得颍昌本摹刻,因刻于松江,故名“松江本”,此本为章草和楷书各书一行,体例较为清晰。另外,元代赵孟頫、邓文原,明代宋克均有临本传世。近人高二适先生曾著《新订急就章及考证》一书,对以上诸本中的草法舛误做了分析梳理,有益于学林。但对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