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统计资料2017》是一本反映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综合性统计资料工具书。为及时满足社会各界人士了解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的需要,《中国农业统计资料2017》收录了2017年度全国农村经济主要统计数据和种植业、畜牧业、生猪屠宰行业、饲料工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农垦、农机、农村能源、农村经营管理情况、农业自然
《北京农村年鉴(2018)》是集中反映北京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大型资料性工具书和史料文献。《北京农村年鉴(2018)》运用丰富、翔实的资料和客观、真实的记述,使社会各界增进对北京农村的认识与了解,促进北京地区各行业和国内外与北京农村的合作、交流,也为地方史志的编写积累珍贵的历史资料。
《内蒙古自治区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2006-2015)》主要内容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概况,内蒙古自治区现代农作物种业管理体制及运行,政策扶持与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市场监管与法制建设,新品种引进与科技创新,等。
《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前沿问题研究(2018):绿色发展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收录了其中的32篇论文,并分为5个专题:一个专题是生态环境与绿色发展,包括生态环境意识测评、气候和资源变化对养殖业的影响、粪污资源化利用等相关研究;第二个专题是产业发展与供给侧改革,包括林牧渔业发展形势与趋势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与对策、粮改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互联网快速发展对社会各方面的深刻变革,既是乡村振兴面临的挑战,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更多可能与机遇。《互联网与乡村振兴》从互联网与乡村治理、互联网与乡村产业发展、互联网与精准扶贫、互联网与农民教育、互联网与乡风文明几方面展开论述,为互联网如何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可参考的方法、路径与案例。
费孝通先生是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对我国的社会制度、民俗、文化有很独到的研究,从早年的乡村制度到晚年的文化的自觉与反省都对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乡土重建》是费孝通先生20世纪40年代的杰作,阐述了农村、城镇与都市的关系,讨论了土地问题、农村人口问题和乡村工业的发展问题。指出寄居于旧中国的都市的地主阶层从农村剥削
《农业政策学教学案例解析》是《农业政策学》的姊妹篇。共有24个案例,既包括大农业内部的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渔业,又覆盖“农业、农村、农民”的各个领域。这样编写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适应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宽口径”人才培养的要求,使广大学生能够深入大农业的每一个细分领域,打牢知识的基础。另外,对于侧重于某一领域的学生,
中国的国土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宝贵家园,也是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基本载体。为形成安全、和谐、开放、协调、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美丽国土,自然资源部要求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推动国土集聚开发和分类保护相适应,立足比较优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切实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以农业为主体的社会,无论是古代、近代还是现代,土地制度对于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土地制度思想则是贯穿于中国经济思想演进和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本书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来研究农村土地制度以及土地产权思想在近代中国的演变。本书试图对中国近代农村的土地权利关系进行较为系统的考察,
本书将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土地集约利用两大主题展开论述,通过理论机制分析和实证检验进行深入分析,从产业结构演进和城镇化质量两个方面检验二者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提出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思路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