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摇滚40年风云录,忠实记录与梳理时代的声音。从1983到2019,从传统唱片行业到互联网新模式,中国摇滚乐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整个音乐产业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郭小寒和相征作为资深音乐从业者和中国摇滚乐场景的深度参与者,对这段历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用人物串联起每个时代,通过讲述时代的变化,牵引出摇滚乐在不同时代
这是一本好看,好读,甚至有点好玩的书;同时,它又给读者带来新知、启发甚至深思。此书以舒伯特的著名声乐套曲《冬之旅》D.911中的二十四首歌为基本依托,分二十四个章节(外加引言和尾语)依次对每首歌的内涵、特色、表演要点和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讯息进行了别具一格而又兴味盎然的论述与阐发。
本书由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邹彦编著,用注释的方式呈现出在作品分析时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同时附有每一首作品的结构参考图示。本书分为上、中、下三册,涵盖乐段、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复三部曲式、奏鸣曲式、奏鸣回旋曲式等全部曲式类型,共选取了140个分析案例,力求在“典型性”的基础上,呈现出古典至浪漫主义中期音乐结构的多样
本书是一本音乐批评学专著,从音乐的性质、音乐的历史演变与创作、音乐的审美价值、音乐的美感、音乐符号与音乐连接、音乐审美美育、音乐接受与批评七个方面,详细论述了音乐是什么、音乐从古到今的演变规律及其创作心理过程、音乐对人的意义和作用、音乐的美感体现、音乐的符号特征及其连接功能、音乐的美育功能、欣赏者如何接受音乐作品、评论
本书以音乐教育理论与教学为支撑,明确了音乐教育的特点和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内容及作用。本书认真探究了音乐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大学生审美素养之间的关系,探讨分析教学方式的创新与提升大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关系,讨论了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与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立足于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现实情况及发展现状,全面系统
本书是关于高校音乐教学实践的学术著作。全书共十章内容,第一章概述了音乐教育的内涵与目的、性质与特征及其在21世纪教育体系中的作用;第二章阐述了高校音乐教育的基本内容;第三章为高校音乐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四章为高校音乐教学设计的相关内容;第五章探讨了高校音乐的审美教育;第六章探讨了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多元音乐文化教育
《融入生活激浊扬清》“上音院社杯”第八届音乐评论学会奖、“人音社杯”第九届音乐书评奖获奖文集分为上下册,全书获奖的青年学者的文章构成,参考资料规范齐全。内容述及各种当代音乐现象,既有评论西方经典音乐作品重新演绎的评论文章,还有关于中国现当代的作曲家创作的新作品的评论文章,文采飞扬,具有各个作者独特的视角和观点见解。
本书是一部研究“音乐教育与声乐表演研究”的学术用书,本书对音乐教育及相关理论知识与声乐表演实践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与阐述。首先,对音乐教育的基本理论做了详细的论述。其次,着重对高校音乐教育和教学路径的相关实践内容做深入详细的介绍与分析。最后,从声乐表演的基础开始,结合声乐表演中的技巧、语言、表演要素、舞台实践等几大块内容
本研究以跨学科视角,结合音乐学与传播学相关理论,着重分析中国音乐对外传播过程中的特殊作用。从中国音乐的传播历史、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产业发展等方面入手,考察中国音乐在国际上的传播困境,并尝试探索科学合理的解决策略,为国家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本书紧密结合传播学理论,详细介绍了当前中国音乐的国际传播现状,总结了中国音乐
本书以湘西南苗族风俗歌为研究对象,对其保护、传承与创新展开一系列探索。首先,从理论入手,分析湘西南苗族风俗歌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述评研究现状,分析问题与不足,创新研究基本思路与主要内容,探究研究的主要方法,挖掘课题的特色与创新之处,阐明湘西南苗族风俗歌的界定与分类。其次,搜集、整理原生态和新时期创作的湘西南苗族风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