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对西方文学中的象征主义诗歌流派的系统梳理,以波德莱尔、兰波、马拉美、魏尔伦、洛特雷阿蒙、保尔·瓦莱里、艾略特、里尔克、叶芝等重要诗人为线索,详细分析了他们的重要作品及创作特色,对1920世纪象征主义诗歌的发展进行了由点及面的论述,同时还阐述了这些诗人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影响,从而使本书在介绍和探讨象征主
《苏格拉底与阿里斯托芬》是施特劳斯晚年的作品。通过细读阿里斯托芬的全部11种传世剧作,施特劳斯考察了剧中苏格拉底与阿里斯托芬的对峙,并证明这种对峙本质上乃是诗与哲学之间的对峙,诗作为另一种智慧,足可以跟哲学分庭抗礼。
本书凭借扎实的史料功夫,立足跨域融合的研究视野,系统梳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华文文学跨语境传播的过程;呈现了跨语境传播下华文文学创作和研究中的新问题,新现象,提出并分析了跨域解读、跨域想象、跨域经典、理论的跨域流动等新命题;探讨了跨语境传播与华文文学生态体系重建的关系;并从路径、动力、过程、规律和影响等方面对华文文学
本书主要包括阅读文选和写作两大部分。阅读文选部分汇聚了古今中外一百余篇风格各异的诗词、散文和小说作品,每篇作品有导读、分析和点评,视角独特。阅读文选执照时间顺序,分为古代文学作品选读、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和外国文学作品选读三大块。 写作部分分章节编排,根据学习写作的顺序和当代大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来选择文体,主要
这是一套介绍世界经典儿童文学的书。它依照时间顺序,精选了二百年世界儿童文学史上的三十部经典名作,本册为第一册。本书用独到的视角、精辟的观点,有趣的语言对所选佳篇名作逐一解读,涉及艺术形象、故事情节、创作背景、作品寓意等,引领读者跨越儿童文学的门槛,走进儿童文学的世界,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模式,感受儿童文学的经典魅力。可以
本书从名著中用规划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城乡建设与规划历程,解读城乡空间规划与管理的相关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关于城市规划的理性思考和价值判断。城市规划管理是一门基于制度和责任的学科,社会责任感是城市规划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用专业知识解读文学作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本情怀。
本书研究百年来经典儿童文学如何引导孩童与青少年认识感觉、学习情绪,由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人类发展研究所情感研究中心主任、耶鲁大学德国史教授、柏林自由大学荣誉教授乌特·弗雷弗特主编,集合该中心的数位情感史研究专家共同撰写。 1870-1970年是儿童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对儿童情感的讨论蓬勃发
本书以时代为纵轴,以各个时期的最佳剧本获奖作品为切入点,审视不同时期好莱坞剧做的创作方式、创作特点及代表性编剧的作品,从而总结优秀的编剧作法,以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而为电影文学的发展提供可参考的经验与范例。全书主要结构分为两编,第一编为“奥斯卡剧本奖历史溯源”,主要分为五个阶段梳理剧本奖的发展阶段及主要特点;第
《东方文学研究集刊》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编辑出版,是了解国内东方文学研究前沿的必携之书。本辑所收论文充分展示了东方文学研究领域中青年学者的最新成果,其中,尹锡南《跨越三个世纪的印度舞论编订史》对欧洲学者和印度学者有关《舞论》的文献发掘、校勘编订等历史进行了细致梳理,利用详实的资料,准
本书包含了《M.H.艾布拉姆斯批评观的历史维度》《济慈的经典化:海登与塞文对其诗人形象的建构》《数字(儿童)文学的(物理)叙事结构》《艾丽丝·门罗<爱的进程>中的创伤与身份建构》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