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是中国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本书作者精心研究《道德经》多年,颇有心得,对其有独特的见解。作者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基础上编写该书,以浅显易懂的语言,逐章逐句地解读老子《道德经》的内容,并重点解读《道德经》的核心思想,力求深入浅出,让读者全面了解《道德经》的思想智慧,帮助读者理解其
本书以毕沅本为底本,集结了近现代十数位学者墨学研究之成果,并对各家的校释做了评述,是继孙诒让《墨子间诂》之后,又一本集各家之长,对《墨经》全书做了详细注释的专著。在本书中,作者主要用因明的观点,分析、论证了《墨辩》的逻辑思想,对其做了形式逻辑和因明的类比解释;并对《墨辩》的作者以及《小取》篇中关于辟、援、推等论式的论述
本书为梁启超对先秦哲学代表作《墨经》一书的校勘注释。作者注重以西方的科学方法治墨学,强调《墨经》中的科学性与逻辑性,自云本书集结了二十年来对《墨经》的钻研心得。本书对墨子的《经》《经说》上下四篇做了专注,在注释中,作者用了比较的方法,对《墨经》的名辩逻辑做了探索和研究;并对《墨经》的作者问题做出考证,推翻了孙诒让的“非
《公孙龙子集解》“略例”的落款时间为1930年8月30日,故此时书稿应已完成;但此“略例”后,于1936年1月17日又有补记云:“《集解》成后将刊行,散失于一?二八之役。近始恢复旧观。”1937年2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本次影印的即该版本。本书“自序”开篇有一言,可见陈柱着此书之旨趣,特录于此:“余尝读佛藏《百论疏》,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思想言行的语录体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儒家经典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并称四书五经。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至今的两千多年里,它一直教导人们学习、修身、处世、为政等诸多方面,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品行
东汉学者赵岐的《孟子注》为现存最早的《孟子》注本,不仅对文字进行训诂释义,也对文意进行串讲分析,是研究《孟子》及儒家思想的重要文本。本书是凤凰出版社十三经古注系列丛书之一种,整理者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谢秉洪教授。此次《孟子注》的整理,《孟子》经文与注文以影宋蜀刻本为底本,另附宋孙奭《音义》(以许瀚校刻本为底本分散录入)
本书由老庄哲学领域的新生代学者秦复观毕20余年之功全新校注解析。 全本:正本清源。以帛书版为底本全新勘校。 全译:随文白话文直译,生僻字随文注音,与传世版本异文的对比,以及由此引发的不同解读。 全解:多维度逐句解析文意,及其内在逻辑,保证普通人完全读懂《道德经》。 作者整理定稿的帛书版,与传世版重大差异有140处之多
《少年读论语》是漫画家邱炯专为孩子入门论语而创作漫画作品。书中选取《论语》中经典的名句,用幽默爆笑的漫画,把《论语》原典和其中蕴含的智慧演绎得活灵活现,让孩子毫无压力地接触经典国学,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点点有曰等版块,从历史文化常识、成语应用、字形字源等多角度拓展。全书内容由北京大学教授审订,帮孩子们更准确地学习《论语
本书分上下篇。上篇是“我读《老子》”,介绍和论述老子其人其书其道。首先介绍和分析了有关老子其人其书的争论,论述了司马迁《老子列传》是可信的,争论源自误读《老子列传》,误读的真相是儒道互绌;接着简要介绍了《老子》名称、注解、版本流传演变情况;重点论述了老子为谁著书及所著何意,提出《老子》是老子进献给君王的、一部以道论为思
本书以《论语》章句为素材和纲领,以孔子及其弟子为主角,撰写了28则小故事,既形象、直观地阐释了《论语》所蕴含的哲理,又生动地重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故事,以及春秋末期的社会风尚。比如《宰予昼寝》一章,作者根据《论语·公冶长篇》的一段原文,细腻地重构了宰予的心态变化,推想出“宰予昼寝”的前因后果。其描写能让现代的读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