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展现了韩国钧曲折、丰富的一生。韩国钧(18571942),江苏海安人,清末举人,历任河南镇平等县知县、河北矿务局总办、吉林民政使、吉林保安会副会长等职。辛亥革命后,曾任江苏民政长、安徽民政长、安徽巡按使使、江苏省省长,1924年12月兼任督办江苏军务善后事宜。本书概述其一生经历,以专题形式叙述其在抗击清末东北鼠疫、
本书运用文献、档案以及图像等史料,按时间顺序叙述了钱均夫从出生、多地求学、为官成事,到培养儿子钱学森、北上安享晚年的一生,再现了其生平事迹、教育事功与教育思想,展现出一个在中国近代史上实践教育救国理念的人物形象。作者经过多年研究写成本书,通过研究人物的小史来反映大时代背景下的教育思想演进过程这一大史,史料扎实,图片丰富
本书将龙华二十四烈士中王青士、伍仲文、蔡博真、段楠、费达夫、汤士佺、汤士伦、彭砚耕、刘争、贺治平、李云卿等十一位烈士迄今能收集到的有限事迹资料合编于一册,通过翔实的资料,细致的笔触,同时匹配了80余幅照片,尽力呈现了各英烈人物的详细生平事迹及其背景,展现了英烈们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舍身忘死,取义成仁的英雄壮歌。
章太炎的一生多姿多彩,早年是革命先驱,晚年则将传授国学视为最后的归宿。1935年9月16日,章氏国学讲习会正式开讲,会址设在苏州锦帆路50号,以研究固有文化,造就国学人才为宗旨。年轻的姚奠中就是在这个时候成为章太炎的学生,不久后又成为章太炎晚年所收的最年轻的研究生,得到章太炎的国学真传。章太炎去世后,姚奠中先是应师母邀
在中国篮球运动的发展历程中,一代代篮球人为之奋斗,贡献了自己的力量,1999年,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中国篮球协会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举办评选新中国篮球运动五十杰活动,50位篮球人物获得新中国篮球运动杰出贡献奖。这一活动旨在褒奖曾经在中国篮球发展的各个时期,为篮球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以
《恩重如山——陈祖武先生口述史》一书,是由陈祖武老先生亲自口述,贵州师范大学王进教授负责记录整理的。是陈祖武老先生抚今追昔、怀念往事,对国家、亲人以及师友的关爱和学会表达“感恩”二字的口述史。其中既有先生漫漫求学路,也有先生对母校、亲友和老师的回忆,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先生坚定不渝的家国情怀、艰苦奋斗的精神品格以及真挚热烈
本书以辛弃疾的人生经历为主线,辅以辛弃疾诗词的解读,以流畅的文字和浪漫的语言带领读者回到历史现场,走进辛弃疾的内心世界,分析他的选择,让读者更深刻、更鲜明地了解辛弃疾的一生,感受辛弃疾的英雄气概。书中以一个壮志难酬的英雄形象呼应了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描绘出南宋百年历史的轨迹。本书以“冲突—对抗—破局”为写作思路,将小说
本书旨在通过撰写《闵行历史名人传记》,全面展示闵行区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及其事迹,弘扬他们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2024年,闵行区委宣传部启动“闵行历史名人雕塑项目”,从籍贯或主要作为在今闵行区境内的各领域历史人物中,以其社会贡献和历史影响为重,选取出24个代表性历史名人,为其塑像,并将落地位于七宝地区的“闵行文化公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传》以杜甫的生平为序章,以杜诗为纬,详核古代典籍,综录前人研究成果,用九章三十八篇文章,清楚展现了杜甫的生平脉络及其精神世界。无论人生之路如何崎岖难行,诗人杜甫一直拥有极度稳定的精神内核,始终对人世存着热望和悲悯,坚持用史诗一样的文字记录动荡时代下普通民众的遭遇。他用赤诚之笔记录时代的风暴,为沉默
本书呈现了一幅交织并行的图景:作家、画家、翻译家丰子恺的生活和20世纪中国动荡的历史。他考察了丰子恺审美眼光的形成,以及它如何与中国传统及当代的文化背景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