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并加强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对接,无疑为全球发展议程提供了强大的政治动力。本书以《全球发展倡议:理论突破与实践创新》为题目,论述全球发展倡议是站在历史之需、时代之需、世界之需的高度,以中国力量、中国睿智、中国的天下情怀和担当精神作为强大的后盾和支撑,向世界数百年发
本书从全景式全球变迁角度重新审视冷战,通过讲述一系列重大国际事件,剖析冷战的起源、发展和落幕,以及两大阵营各主要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如何影响了它们的相互关系与冷战的最终格局;跳出两大阵营的窠臼,将视角转向第三世界国家,观察它们的发展道路与内外政策如何影响了冷战的走势;探讨冷战时期的生活方式、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变迁
中国国际组织战略研究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在统筹两个大局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是中国面向世界发出的一项重大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原则受到很多国家认同,相应的实践也在推进。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传播和实践方面也遭遇一些挑战。正视这些挑战,从理论层面进行反思,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
本书从以下方面对主题进行了研究:日本战争赔偿与美国的责任,日本靖国神社问题与美国的政策,日本修宪问题与美国的政策;池田勇人的对华观点与中日关系,佐藤政府的对华观与中日关系,民间外交时代经济界的对华认识与中日关系,钓鱼岛“搁置争议”与中日关系,“东亚共同体”的构建与中日关系;东亚合作与中日的政策取向;日本对东南亚的“赔偿
二十世纪上半叶,两次世界大战都是从巴尔干地区引发进而扩展的,因此,巴尔干被后人称作欧洲的火药桶。本书紧紧围绕历史军事和巴尔干三个维度形成的立体坐标系构建并展开细致地梳理了巴尔干地区从古希腊到当代不同政权体系在军事方面的斗争和博弈的过程,并以此为基础,对战争冲突、军事思想、武器装备等方面进行了探究。
美国的门罗主义源自华盛顿提出的不干涉原则,自19世纪初诞生起,逐渐成为美国最重要的全球战略,并深刻塑造了现代国际政治格局。本书以门罗主义产生的国际背景拿破仑战争结束后欧洲列强企图重建拉丁美洲殖民地、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和独立后各国的反殖民斗争、美国致力于使拉丁美洲成为不容他国染指的势力范围为出发点,围绕美国与欧洲列强及拉丁
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延宕叠加的大背景下,随着美国继续战略收缩,2022年中东地区局势乱中有治,治中有效,地区国家和解意识增强,局势总体稳定。俄乌冲突尽管给中东地区增添了不可测因素,当地日常消费、粮食进口、旅游业收入等也受到明显影响,但地区国家基本上采取了相对中立的立场和政策,体现其自主意识在逐步增强。首届中阿、中海峰会
本书以总书记关于提升国际话语权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从提升国际话语权的价值意蕴、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历史生成、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内涵范畴、提升国际话语权的理论之维、提升国际话语权的话语之维、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叙事之维五大方面深入探讨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提升国际话语权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论域,是新时
《国际关系导论(法语)》是专门用途法语新文科系列教材的首*部作品,旨在满足新时代对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引导学生运用法语学习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与知识。本教材由中法两国经验丰富的法语教师联合编写,内容涵盖国际关系基本概念、国际关系发展史、国际组织、主要国家外交、法语国家与地区以及法国外交等六大板块,共设6章12课。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