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家藏蒙筌(套装上下册)》为清代医家王世钟编纂,成书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家藏蒙筌(套装上下册)》属综合性医书,共16卷(其中卷二又分上、中、下三部分)。卷一主要论脉学、经络、五脏苦欲补泻、十剂、服药法等。卷二上为伤寒门,论述三阴三阳寒温表里、汗吐下法、看目辨舌、阴厥阳厥
《医学汇函(套装上中下册)》共十三卷,另有序目及首卷,明代聂尚恒编撰于明崇祯元年(1628)。首卷列释方、历代医学姓氏、医学或问及诸家要论,卷一为《王叔和脉诀》,卷二为《八十一难经图解》,卷三至卷十一为临床内、外、妇、儿、五官各科,卷十二至卷十三列本草内容。本次整理以明代崇祯年间跃剑山房本(首刻本)为底本。
《医学辨正》由清末医家张学醇编著,成书于清光绪庚辰年(1880),初刊于光绪辛巳年(1881),不分卷。《医学辨正》卷一由作者著,分为望闻问切失传论、诊脉部位错乱论等医论28篇。卷二由作者编注,主要论十二经脉循行部位、主病,并按十二经治法不同列出相应中药。卷三由作者编集,论述全身官窍形体各部位及五脏主病,兼论淋浊、遗精
《医学辑要》共四卷,首论望诊、闻诊;次论诊脉及各种脉象,其中诸病宜忌脉、趺阳少阴脉说为他书所。*后列桂枝、麻黄、小柴胡、续命汤等三十六方,以及汗、吐、下、和、温、清、补、消治疗八法与杂*等。全书论述四诊,而于切脉尤为详明,认为浮、沉、迟、数、滑、涩为脉理大要,据此可以提纲挈领。除传统的二十八脉外,还记叙了毛、钧、石、濡
《医论三十篇》,清代韦协梦撰,成书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刊行于嘉庆三年(1798)。《医论三十篇》载医论三十篇,内容涉及阴阳、气血、水火、治则、治法、遣方、用药、禁忌、任医、养生等,篇幅精短,论说精辟。本次整理以清嘉庆三年戊午(1798)刻本为底本。
《冰壑老人医案》载案七十余则,内容涉及内科、外科、妇科、产科、儿科、痘疹等。《冰壑老人医案》医案书写文笔流畅,叙事简洁,风格平实,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及临床价值。此次整理以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图书馆所藏明崇祯十四年刻本(孤本》为底本。
《医林纂要探源》作者汪绂(1692—1759),生平著书30余种。《医林纂要探源》为其代表作之一,为其集诸家医书分类编撰而成。卷一为医源,总述医学基础理论47篇,推《内》《难》微言为纲领,对中医基础理论作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卷二至卷三为药性,收药680种,详述药物性味功能;卷四至卷十为方剂,收方630首,其中第四卷为肾
《证治要义》共十卷,分别为辨证、论治、幼科、痘疹、脉法、妇科、药方、外科、杂证、急救。《证治要义》纵论辨证之精要,阐发论治之微义,涉及辨证、养生及临床各科疾患的治疗,内容全面、详实。书中每证集有古方与新方,间引个人临证经验,实用性较强。
《儿科推拿摘要辨证指南》不分卷,*列总论,论述推拿在小儿惊风治疗中的作用。次叙儿科诊断和治疗手法,介绍手足45小儿推拿特定穴的主治,以图谱示之。手法着重介绍推法和拿法,并提出了(推拿手部次第)和(推拿面部次第),即手部和面部的推拿操作常规程序,还绘有(推坎宫)(推攒竹)(打马过天河)等31帧手法操作图,并有文字详解;*
《小儿推拿秘诀》全名为《秘传男女小儿科推拿秘诀》,又名《推拿仙书》。初刻于万历乙巳年(1605),是专门论述小儿推拿的专著。全书未分卷,论述了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和病后调理等,尤其对小儿推拿按摩手法进行了详尽的叙述,图文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