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当代法律修辞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困境,指出把法律作为修辞理论是摆脱当前难题的一种重要出路和理论创新,并在对这种理论进行重述、证成和重构的基础上,建构了中国法治现代化亟需的规范性法律修辞理论。这种规范性修辞理论从总体上分为修辞开题和修辞论证两个部分,而每一部分又从理论建构和操作方法两个方面予以深入探讨。
本书分为生育、劳动、教育、婚姻、两性、交际、文娱、妆容八个篇章,从各个角度以具体生动的史实、简明的语言概要陈述了中国古代自先秦至清代妇女生活的方方面面,力图真实地反映出古代妇女生活中的亮色与暗色两个方面以及不同历史时期妇女地位的发展变化。既讲述了妇女群体对于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等所做出的巨大历史贡献,也阐明了她们在男尊女
本书分为五篇,每篇邀请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以阅读前沿与经典文本为导引,与文本作者共同探讨一个人类文明的根本问题,或中国历史与现实重大问题,或相关方法论问题。第一篇主题为中国何以现代?,从李怀印教授的《现代中国的形成(16001949)》切入,聚焦于现代中国及政治现代性等问题。第二篇主题为何来国家能力?,围绕米格代尔教授
《马克思主义与法律学刊》以选译和评介国外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的研究成果,集中刊载国内关于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打造国内外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研究者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马克思主义法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繁荣与发展为宗旨。本卷分为论文、评论、动态、书评、访谈五个部分。书稿的论文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法律本质
《人权研究》第28卷包括五部分,分别是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化人权基本理论权利发展研究数据权利专栏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护。这些文章不仅怀有钻研学问的执着热情,还秉持着慎思明辨的冷静见解。其中,既包括对域外人权发展的细致分析,也包括对国内人权发展的持续推进;既有全国各地青年教师对传统人权理论和新兴技术对人权理论挑战等问题的
在对资本主义的起源及其诞生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本书指出资本主义不仅是一个经济体系,而且是一种可以影响物质、社会、家庭甚至精神存在基础的文化。借助于详尽的历史研究方法所得出的研究数据,并且参考了西方社会以外的大量文献,作者对现代文明的起源进行了极具探索性的审视。比如,作者论述了罪恶的本质、人们对于爱情与家庭的态度、暴
行政调解是一种重要的行政法制度模式。长期以来,基于行政调解制度的比较优势,中央已多次宣示深入践行该项制度模式的现实意义。然而,国家治理实践表明,当前的行政调解正处于虽被寄予殷切期望,但制度功效却亟待提升的境地。因此,有必要从改良制度内在结构和优化制度外在环境两个层面入手解决上述问题。就前者而言,应立足于现代行政权力的优
当前法律理论的前提是法官在现代法律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往往忽视了立法者的作用。本书则从立法者的视角出发,认为立法是一种理性创造,试图建立起立法法理学,探究实践理性在立法过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作者通过分析亚里士多德、笛卡尔、霍布斯、哈贝马斯等从古至今众多思想家的法哲学思考,在学理上阐明了法律从何而来立法者应该如何立法等重
本书以残障人实现司法正义为载体来研究人权的人性能力与正义理论。阐释了残障人实现司法正义的人权内涵和社会价值;运用法律社会学方法分析了残障人平等获得司法保护面临的独特挑战。本研究指出,现有国际人权标准和国内法律规范要求国家积极履行义务,确保残障人平等获得司法保护,已有一些成效,但还不足够。本书由此借鉴政治哲学与伦理学研究
本书作为第一部提出和研究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能力建设问题的学术专著,从新时代依规治党理论和实践出发,对依规治党能力的时代背景、内涵特征、理论基础、基本构成、建设思路、保障体系等问题进行系统深入地探讨,创新勾勒出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能力及其建设的理论图景,有助于形成以能力研究为导向的依规治党研究新范式,提高依规治党整体实践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