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汉书·艺文志》道家类文献著录出发,依据李零对出土道家文献的分类,对目前为止已刊布的简帛道家文献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涉及郭店简、上博简、清华简、北大汉简、马王堆汉墓帛书、张家山汉简、银雀山汉简等等。具体来说,把简帛道家文献分为阴谋类、道论、黄帝书、先秦道经四大类。以历史研究为本位,考察这四大类文献
《周易》是一部中国古代哲学著作,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1973年12月,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了大批西汉帛书,震惊了考古界和学术界。这些帛书包含《帛书周易》《帛书老子》《战国纵横家书》
《晏子春秋》是春秋时期一部很有特色的历史典籍,对考阐中国春秋之际的思想、史实及文学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因宋代学者视其为六朝伪书,遂长期未得到足够重视,自1972年银雀山汉墓竹简本出,始倍受学界关注,但因版本繁杂,文字歧异,使得原书文本很难统一完足。《晏子春秋汇校集注》博引原书之元刻本、明活字本、嘉靖本、《子汇》本、沈启
《周易》作为儒家群经之首,讲的不是过时的知识,不是蛊惑人心的迷信,更不是怪力乱神,而是中国古人朴实独到的生活智慧。本书全面、详细地解读了《周易》的基本知识、卦意、卦辞、爻辞及《易传》中的彖、象、序卦、杂卦、说卦等内容,用浅近的语言,搭配明晰的图表,把看似深奥、奇绝的易理表述得清晰透彻,旨在拨开经典的神秘面纱,为现代人提
郭店儒简作为整体性观瞻将拓开研究新域,本书通过文字和义理两个方面的分析从人性的探索、人格的臻善、人伦的构建、人治的践行几个方面阐发其人文精神。郭店儒简人文精神研究,首要就是对人性的探索,寻求人之为之的根本。在天人贯通的背景之下,郭店儒简肯定人的主体性,高扬人文精神。郭店儒简人文精神以道德为本位,超越性与现实性相结合,以
画说《论语》
《老子道德经心印》一书根据宇宙结构缩影图,用非利生存、互补统一规律及对立统一规律,阐释了老子《道德经》五千言。每章有概论,然后逐段解读。前四十章讲述道体、道境及返回道体的方法,后四十章讲述道生万物、德蓄万物及万物在道中长久生存的方法。引用了《尚书》《易经》《道德经集释》,吕祖秘注《道德经心传》、黄元吉撰《道德经注释》等
《荀子教育思想析论》是作者对荀子教育思想进行分析研究的一本专业图书。该书从荀子教育思想背景、荀子教育思想的人性基础、礼仪法度和教化体系等方面对荀子教育思想进行了深刻研究,基本厘清了荀子教育思想中最关键的心与性恶的内涵与关系,阐明了礼教、乐教产生的方法和功用,并阐述了道、礼义、义、礼等重要词汇的意涵与功用及其所代表的教育
王赓言所刊《四书释文》一书其实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四书释文》是《四书集注》宋刊本系统的一个较为完整的翻版。它的版本价值在于未来出版《四书集注》精校本时,可以将《四书释文》当作一个可靠的校本。
本书共分五章,分别从先秦儒家的人性论、政治哲学、制度伦理、教育伦理与道德教育思想、礼乐哲学等层面展开。本书有较高程度的创新性,如对孔子善恶混存的人性观、荀子“性本自然、心有善恶”的自然人性论的分析,都是发前人所未发。另外对于孟子的仁政实践观、荀子的“义政”与制度伦理思想,以及基于《乐记》的儒家“乐治”思想等政治哲学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