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研究论集·语法卷
李向华,九江学院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本专著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1.优选论和移情理论的详细介绍,并讨论了语言学中移情研究的困境和优选论处理移情现象的优势;2.通过移情极差和概率两个角度的具体实例,讨论了汉语中的移情现象,并详细阐述了移情优选模型的优选过程;3.讨论了移情优选制约条件的特殊性并构拟了部分的移情制约条件;4.
作者基于近20年中央国家机关和省、市级行政机关公文写作和文字处理的丰富实践,归纳梳理各类公文写作的基本规律,总结完善新时代新媒体的写作要领,呈现《应用文写作》一书。书中以现行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为依据,全面系统地讲述了公文基本知识,同时还深入浅出地解析了各类常用应用文的主要特点、基本结构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疒部共收字102个,历代研究者习用单纯释义法以为注释,发明虽广,舛误亦多。是书著者转取名物训诂法,广蒐文献,深研诸家,振叶寻根,观澜索源,不避史料纷乱之难,更兼绳愆纠谬之勇,议论平正,逻辑严谨,证据翔实,确诂琳琅,使得迄今为止静置于《说文》之中已达两千年之久而仍然不得其解之众多病名,得以尽释。张纲先
《古汉语重叠构词法研究(第二版)》:作者在当代语言学理论框架内对古汉语重叠构词现象进行了全面的描写,在此基础上发展语音形态交互作用的生成语法理论,以解释产生不同重叠类型的动因和过程,并就重叠研究对语音学音系学研究的作用作了探讨。本书内容丰富,论述透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作者的研究方法新颖,见解独到,反映了古汉语重叠构词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对于中文学习者而言,听和说的学习往往是为迫切的。传统的中文学习教材难度较大,学习周期较长,无法快速满足交际需求。本书主编团队根据多年国际中文教学实践,结合语言学习规律,强调对于听说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并创设性地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解构句法规律,帮助学习者灵活运用所学词语,多场景组合应用。本书根据汉语水平考试
本书主要对上海方言中的古汉语成分进行了探究,全书按注音排序,共收录上海方言字、词近200条。作者认为,上海话的来源包括以下几种:早年当地居民口语的延续,外邦系族语言的融入,各时代不少顺应潮流的创新;当然,多的是对民族共同语汉语的传承。从文字记录角度看,上海话中的绝大部分是与现代汉语相同的,另有不少部分能在古代汉语中找到
本书依据版《标点符号用法》,利用语言信息处理技术,从中国传媒大学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有声媒体中心国家语言监测语料库20132020年近140亿字次的语料中挑选出100种易误用的标点符号用例。条目编排分为三部分:部分为标点符号用法解析,第二部分为媒体中的两个典型错误用例,第三部分为修改后的示例。
字词关系是汉语汉字研究的重要问题,广受学界关注。本书为《汉语字词关系研究》系列集刊第二辑,共收录第二届汉语字词关系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40篇。论集围绕出土文献及传世典籍中的字词关系及相关语言文字等问题,或作个案研究,或作宏观考察,或对相关资料加以系统梳理及考证。论集作者多长期从事出土文献与古文字学、汉语史、文献学等领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