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天京保卫战后,获胜的一方清政府对南京城的重建与管理,忠义宣传与榜样塑造,以及对战争过程及细节进行胜利者角度的叙事与建构等等,进行梳理与展示。本书史料丰富,论证严密,是对太平天国运动后历史叙事的重要补充,其中对江宁高氏家族在这一时段的流徙进行了纪录片式地展示,是对大历史下的个人与家族的关注与书写,进行了不同于传统
《晚清大变局:改革、革命与社会裂变(1901—1911)》收录了迟云飞先生关于晚清改革与革命的论文20余篇,自成系统,集中呈现了作者对晚清改革与革命的核心观点。 1840年以来的列强侵略及其所带来的冲击大大加速了清朝的衰落速度。由士农工商组成的传统社会结构发生巨大裂变。清为了适应“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不得不进行改革,然
《中国近代史八种》包括《中国近代史讲义》、《中国近世史前编》、《中国近百年史概论》、《中国近百年史补编》、《中国近世文化史补编》、《日俄战争》、《国耻小史》、《中国近代史表解》。该书对中国的近代史事作了介绍,包括传教之始、鸦片战争之役评论、日本立约及台湾生番事件、港湾之租借、民国以来之外交等。
《文史资料选辑》是1959年在周恩来同志的亲自倡导下,由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发起,以当事人“亲历、亲见、亲闻”为特色,生动鲜活地记录戊戌以来中国社会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本辑为“五一口号”发布70周年纪念专辑,共收录文稿49篇。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号召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
本书叙述了晚清政府欲通过君主立宪自救于危亡,却因出台\"皇族内阁\"等不当的举措,一而再,再而三的错失最后的机会,终被革命党人推翻的历史过程。本书为思考清亡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本书是中国近代史的经典名著。它以综合分析、整体把握的治史方法铺叙了近代中国从鸦片战争至抗日战争间近百年的史事,深刻解读了晚清民国以来的国家社会转型历程,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民族前途的深思和忧虑。它所建立的史学框架和断代史体系,曾引领近代史学研究的风潮,被誉为“中国近代史的开山之作”。
本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本书是《中国近代史》的下册,内容是1919—1949年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教材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很好地体现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书导向正确、内容丰富、观点鲜明。与修订前相比,此次的修订本更加完善,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发展脉
本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本书是《中国近代史》的上册,内容是1840—1919年即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教材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很好地体现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书导向正确、内容丰富、观点鲜明。与修订前相比,此次的修订本更加完善,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发展脉
本书共分十章,内容包括:反对外国侵略的战争、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等。
本书为作者在南开大学所作的博士论文。奕劻作为晚清的权臣、重臣,执掌内政权柄八年之久。全书以奕劻为研究视角,对晚清政局进行研究,论述晚清内忧外患大背景下,奕劻担任机构要职期间的行为与表现,监察御史以及社会各界对奕劻的弹劾与态度,揭示晚清制度与社会的双重面向,并论述世人眼中奕劻的形象特征。全书上编主要以御史蒋式瑆、赵启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