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关于“丁玲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历史经验”的学术研究论文集,其分为五个议题:1.有关丁玲的理论研究,2.丁玲文学作品研究,3.文献资料研究,4.丁玲与女性创作研究,5.相关研究。本论文集收录了丁玲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四十余篇,其中多为与会学者和后学们的精心之作,在研究文献、研究论题、研究论证等方面,都有许多创新与突破
本书为清代著名学者刘熙载谈文论艺的名著,分为《文概》《诗概》《赋概》《词曲概》《书概》《经义概》6个部分,分别论述文、诗、赋、词、书法及八股文等的体制流变、性质特征、表现技巧,评论重要作家作品等。本书论文得其大意,言其概要,以简驭繁,“举少以概乎多”,使人明其指要,触类旁通。既注重文学本身的特点、艺术规律,同时又强调作
本书为中国文艺评论(首都师范大学)基地系列图书之一,以逐年选编的方式,遴选2022年度各艺术门类(文学、影视、音乐、美术、曲艺、舞蹈、民间文艺、摄影、书法、杂技、网络文艺等)的优秀评论文章。全书单色印制,共包括三十余篇文艺评论文章。《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文选》,以综合展现艺术家评论、职业评论和媒体评论这三种主要评论形态的成
本书分为学术背景、课堂教学、学位论文、理论建设四部分,收录了《在相关领域吸收与剥离中自张一军——中国叙事文化学第二生长时段的学术背景》《叙事文化学的源头活水——2005-2011年课程对研究的推动与提升》《持续发力崭露头角——2005-2011年间的中国叙事文化学个案故事学位论文实践探索》等研究报告与论文。
本书分为学术背景、课堂教学、学位论文、理论建设四部分,收录了《理论成熟与范式确立——第三时段的研究背景与条件(2012-2017)》《中国叙事文化学的质量时代——2012-2017课程的内涵式发展》《迎难而上形成规模——本时段学位论文情况(2012-2017)》等研究报告与论文。
本书分为总结回顾、理论探索、个案研究、方法解析、余论五个栏目,收录了《筚路蓝缕,开荒探路——中国叙事文化学第一时段(1994-2004)》《故事主题类型研究与学术视角换代——关于构建中国叙事文化学的学术设想》《女娲神话的文学移位》等文章。
本书分为学术背景、课堂教学、学位论文、理论建设四部分,收录了《关于提出中国叙事文化学研究的背景和缘起》《以课程建设探索中国叙事文化学理论体系》《以学位论文探索中国叙事文化学体系下的研究程序》等研究报告与论文。
本书是作者积数十年之功对《文心雕龙》这部古典名著深入研究比较后进行的富有创新性的集中阐释和论述,主要是对《文心雕龙》相关章节和内容进行“序论”“题解”“注释”“译文”“简评”。“序论”是对每一章的总的评论,也属作者的综合研究观点;“题解”主要体现题目内涵解释;“注释”以经典的作者注本,校正讹误之处;“译文”以对译(直译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新媒体与当代文学批评之新变;当代文学批评主体的新媒体定位及认同;新媒体与文学批评标准的轩轾;文学批评的新媒体路径;新媒体语境下的女性文学批评;新媒体语境下文学批评样态的“审美共同体”。
本书分我说、他说、我们说三辑,内容包括:我的父亲母亲;说不尽的父亲;不死的父亲;写作和婚恋都是一门手艺活;父亲的历史;大河上下的碎碎念;权建中始于土地,归于土地;在石头上开出花来;我看现实主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