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论述了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研究的缘起和现状、民族民间文化教育传承的内涵和价值,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的理论分析与构建。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为指导,以利益趋同和合力建构的多元参与方式为内生动力及保障,以内生发展理论构建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的传承模式及原则。书稿通过大量的田野调研,展示了贵州的民族
本选题为2022年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也是入库项目《中国蒙古学专家文库》中的一卷,属古籍整理。五种文字音标分别是蒙古秘史原汉文及旁译、拉丁文、国际音标、回鹘蒙古文、现代蒙古文等。《蒙古秘史》是蒙古民族现存最早的一部历史文学典籍,被中外学者誉为解读草原游牧民族的“百科全书”,198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
本书为有关匈奴历史的经典开拓之作。作者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用于研究匈奴历史文化,尽量搜集利用当时能找到的资料(另有《匈奴史料汇编》),力图把相关问题叙述得较为广泛、深入。同时,因为匈奴史是专门史,为了便于非专业人员阅读,本书内容在文笔上力求简明、通俗,以正面介绍匈奴历史知识为主,不作繁琐考证。对国内外学术界有争论的问题,除
本书根据现存史籍及考古文物资料,对4世纪末至6世纪中期活动于中国大漠南北和西北广大地区的敕勒和柔然两个古代民族的族源、分布及氏族、部落的组成做了探索;论述了它们所建的翟魏政权、高车国及柔然汗国的兴衰,并对它们与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诸政权之间相互依存、影响的关系,以及对中国西北和中亚等地的影响等,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本书以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的鄂伦春族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鄂伦春族所处地区的自然生态和人口变化,重点探讨了1949年以后的森林开发、定居化以及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禁猎转产”等政策,对于当地生态环境影响的同时,如何使原住民族——鄂伦春族的生计、社会和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探讨了狩猎民族如何从以血亲关系为基础的“同质”社会
本书稿内容分“文书汇编”“文书图集”“研究文论”三大部分。“文书汇编”收录188张由繁体转写成现代简体的文书;“文书图集”收录345张文书扫描件;“研究文论”收录3篇文章:《贵州毛南族聚居区清朝民国时期文书的调查与研究》《从一份清光绪年间“教育文书”看贵州毛南族近代教育的发展》《明清时期贵州平塘县毛南族聚居区的社会组织
《满学研究5》是东北大学秦岛分校中国满学研究院主编的一部文集。书稿分为满族家谱研究、满族碑刻研究、清代八旗契约及户口档册制度研究、满族传统古村落调查、清代民族文化交往与交流、满族语言文字研究等部分,收录了满学研究方面的16篇学术论文,内容涉及该领域的历史、语言、文学、民族关系、民俗、族谱、教育等方面。包括《浓缩驻防八旗
本书关注黑龙江沿岸的历史、文化、生态与环境,以中俄两国跨界民族为议题,探讨黑龙江沿岸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内容包括:俄罗斯远东土著民族与跨界民族、俄罗斯埃文基人的宗教信仰、鄂伦春族的生活习俗等。
本书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视角,在梳理苗族传统伦理主要内容、分析概括苗族传统伦理基本特质与社会功能的基础上,结合文化全球性发展的时代特点阐释苗族传统伦理现代转换的具体路径。
本书收录了《掌握以贝叶经为基础的仪式知识——对斯里兰卡贝叶经传统的概述》《对傣泰族群教手稿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一些考察》《傣泰民族教文学的跨界交流》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