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系列丛书之一。该系列底本好,印制精,大8开,为首次彩色放大本,并延请专家释文,方便读者研究学习,尤其适合书法爱好者对帖临摹。李邕(678-747年),扬州江都人,唐玄宗时封为北海太守,故世称李北海。擅长真、行、草、隶、篆各种书体,其中尤以行草书造诣最深,别具一格。李北海《出师表》墨迹,行
理解文字,碑刻是根本,在《秦汉残石的模》中,作者利用自己四十年的书法生活,向普通读者倾心介绍书法审美,书法背后的故事以及临帖感受。《秦汉残石的模样/文字的故事丛书》分为六十章,以散文的形式书写。其中,大多数篇章围绕至少一部刻石作品展开,其余的篇章则围绕书法家、书法知识等内容展开。
吴昌硕(1844—1927),是驰名海内外的艺术大师,在诗、书、画、印诸方面,都有着很高的成就,并能融会贯通,形成独特的个人风貌。他对篆刻情有独钟,从事的时间最长,成就最高。他生前曾言:“人说我善作画,其实我的书法比画好,而我的篆刻更胜于书法。”吴昌硕的篆刻作品,经过他的处理,无论朱文或白文,汉篆、小篆或大篆,都呈现出
历代书家学颜者多,然学颜者多拘泥于体,不知从圆劲笔法中悟其神骨,学而能化者少。清代以来,学颜而善化者,何子贞当为第一。《争座位帖》为颜真卿严正告诫郭英义之信稿,通篇用笔如其人,刚劲耿直。在此不作赘述。何绍基临颜真卿行书当以临《争座位帖》为最夥,此册便是其一。是册每纸纵三十七厘米,横二十四点五厘米,计四十页。此册虽为临作
在中国书法的帖学中,尺牍是一种最为常见的书写形式,书家在写翰扎时,往往意不在书,随手挥运,因势生发,天机自动,真趣罄露,虽无意于工,而恰恰能不求工而自工,达到一种自然的境界。米芾学书,行草宗“二王”,篆宗史籍,于书无所不学,深有晋人遗风。《米芾手札精选》选米芾手札四十余种,如《清和帖》《乡石帖》《虹县诗帖》等,仿古籍线
“品茶论诗诗意永,谈诗说茶茶亦香”。中国是诗的国度,又是茶的故乡。茶与诗,都具有一种令人叹羡的独特魅力,这种魅力可以更具体的描述为一种文化的亲和力,一种艺术的感染力,一种心灵的渗透力,一种哲理的思辨力。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茶文化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茶诗是关于茶的诗歌,是指以茶事、茶理、茶情、
《中国简帛书法大字典》是按《新华字典》里的文字顺序进行编排,同时囊括了《新华字典》里的全部文字,并对手编的8000多个汉字逐一考证,然后用简帛书法艺术重新创作。一字一页,加上拼音音节索引、部首检字表、前言、题拔等,共约6400页,初步拟定全套4册出版。本书为《中国简帛书法大字典》第三部,约1600页。
“中国著名碑帖彩色放大本”系列,底本好,印制精,大8开,为首次彩色放大本,并延请专家释文,方便读者研究学习,尤其适合书法爱好者对帖临摹。“中国著名碑帖彩色放大本”系列,底本好,印制精,大8开,为首次彩色放大本,并延请专家释文,方便读者研究学习,尤其适合书法爱好者对帖临摹。“中国著名碑帖彩色放大本”系列,底本好,印制精,
“弘扬原创,尊重个性,书内书外,艺道并进”为沈鹏先生近年在书法教学、创作领域所主张的十六字方针。《书内书外——沈鹏书法十九讲》即是在这十六字方针下,于中国国家画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书协培训中心等地方所做的十九次演讲,汇集而成的一本书稿。具体而分,又有“韵味、个性及其他”“诗歌与书法创作漫谈”“浅谈王国维治学三境界说与
该书是一本十分实用的集字类书法书,该书集合了曹全碑、礼器碑、史晨碑、乙瑛碑四种历代著名书体,并且用成语、诗句方式展现,其中唐诗宋词较多,十分适合初学者临摹和创作,满足初学者的练习和赏阅需求,且排版方式疏朗、大方且在诗句旁附有注释,十分方便读者理解集字的内容。该书因能同时满足初学者的临摹、创作、赏析需求,所以具有较强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