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政课教学法也需要不断创新。对话式教学法旨在改变传统讲授法的单一、单向、经验式弊端,协同发挥师生的主体性作用,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在润物无声中实现知识的入脑入心化行,让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并实现全面发展,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本书围绕高校思政课对话式教学法的核心要义、生成
刘立祥,男,硕士,副主任医师,复旦大学校医院院长,大学生健康教育教研室主任,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高校分会副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协会保健医学分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学校卫生保健协会高校分会会长。周宏峰,男,硕士研究生,上海大学校医院主治医师,从事大学健康教育工作十余年。本书主要对大学生健康教育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生物因素
本书基于三螺旋理论和创业知识溢出理论,在梳理英国创业型大学发展历史脉络与背景动因的基础上,将创业型大学发展转型的关键要素大致分为“战略要素”“组织要素”“文化要素”和“机制要素”,并以要素为切入点,以英国创业型大学为研究对象,在厘清英国创业型大学的理论溯源和背景动因的前提下,着重分析英国创业型大学发展要素的运行和互动,
本书为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文库之一。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写进报告,本书在教育数字化战略意义更加凸显的大背景下,基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走向数字化、智慧化的根本态势,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新时代高校智慧思政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案。从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伦理论等四个角度回答智慧思政是什么,从浙江的
近代学术经史转型,编修新系统的通史、弘扬中国文化精神成为国难之际创新史学的要义,浙江大学史地系成为抗战时期“新史学”的重镇之一。浙大史地系将时间演变与空间演变相结合,使学生能从史学与地学的分组与综合中获取史学与地学思想、方法的优长。本书围绕后学追忆浙大史地系求学经历及此时执教史地系著名学者如张其昀、叶良辅、涂长望、张荫
学习力是衡量终身学习能力的关键指标。本书在学习心理学和系统动力学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学习力的理论模型;依托“国家大学生学情调查(NCSS)数据库”,采用横纵向数据呈现了立体式和动静结合的学习力模型,分析了中国大学生学习力模型的影响因素及其动态发展特征;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挖掘学习卓越大学生学习力模型的特殊性,综合提出了
本书通过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高校辅导员建设与发展的历史进程,聚焦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取得的成绩与困境,研究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探讨影响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主要任务与实践路径。本书将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置身于教师专业化的范畴之内,从
在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背景下,建设一批高水平民办高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目前,中国民办高校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但也有少量民办高校艰苦创业,励精图治,实现了“洼地崛起”。本书构建了中国高水平民办高校的评价指标体系、圈层结构模型,形成中国高水平民办高校生成机制模型,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为建设高水平民办高校提供了
本书基于个案调查研究基础上,采用相互嵌入、循环验证的混合研究方法,发现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评价特征和实效,揭示其中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同时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教育管理的应有之义,提出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师评价应该“回归本真”的重要观点。本书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评价奠定逻辑起点和理论前提,是高校教师评价与高校教师评价研究的
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理念创新和实践探索。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充分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本书以高校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的整体性与协同性为主题,在深入探讨课程思政建设源流发展与价值意蕴的基础上,聚焦育人体系的整体性与协同性,较为全面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