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大自然与地球的驱动力,更是全球国际关系风云变化中隐秘而关键的因素。在逆全球化与极端气候加剧的大背景下,全球水治理面临更为激烈的冲击。水已超出自然与技术属性开始深刻作用于国家间关系。因此,当前不仅需要对新形势下全球水治理中的大国路径、地区模式和人文因素进行跨学科的阐释与分析,更需要对全球水危机热点地区的新动向与新特点
本书首先回顾了我国污水资源化、再生水利用配置等政策发展历程和趋势,明晰了再生水利用原则、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和利用水平等政策要求演变过程,同时梳理分析了国外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经验做法。其次全面总结了我国再生水生产利用现状和生产工艺现状,针对不同利用领域的再生水水质进行对标分析,分析了再生水利用配置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之间的
本书综合运用水科学和经济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涉猎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水资源高效率配置的基本规律。我国自1987年在黄河流域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实行分水及之后探索水权改革以来,经过30多年的试验,取得很大成就,但带有深厚的北方特色,对南方流域的政策需求反映不足,特别是当下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的制
本书是“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河湖水系连通与水安全保障关键技术(2018YFC0407200)”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主要以我国典型区域河湖水系为例,揭示了典型区域河湖水系连通格局形成机理及其演变规律,创建了河湖水系连通的“评价-治理-集成”一体化水安全保障技术,提出了河湖水系连通水安全保障能力评价技术导则,建立
本书包含八章内容,第一章纵览了工程建设管理全局,第二章总结工程建设管理文化理念,凝练工程安全、质量、进度、成本、廉洁五大管理体系对工程建设管理的支撑,第三章论述工程设计管理创新内容,第四章至第七章剖析安全、质量、进度、成本管理创新举措,第八章提出工程考核管理创新理念和运用成果。
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模拟及其不确定性研究
本书分为两部分(共9章)。第一部分(第1章-第4章)介绍了全球和中国周边跨境河流基本情况、跨境河流水冲突与合作典型案例、跨境河流水资源管理相关国际公约分析。第二部分(第5章-第9章)阐述了跨境河流水合作演化的新闻媒体大数据分析、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利益耦联关系量化评估、澜沧江-湄公河水合作演化的社会水文模型研究、澜沧江
本书以地处华北平原腹地的邯郸市为研究区域,并分别选取魏县和武安市作为平原农业典型县和山区工业典型县,以GWAS模型为工具,在分析整个市域及典型县域水资源量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规划水平年可供水量及需水量的基础上,开展了不同尺度研究区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在水资源总量和效率双红线约束下,考虑水资源的时空丰枯调剂,充分解析和对
本书以洞庭湖区及其典型堤垸、河段作为研究对象,整合、完善基础数据资料,形成以水利工程信息为特色的洞庭湖区数字化成果,并利用三维地图和中间件技术搭建水利工程群展示系统;同时通过以分蓄洪分区串联大湖模型为核心的模型组件微服务群模拟计算,实现洞庭湖堤垸分蓄洪三维情景模拟等系列应用,最终达到可实现数据-自动模拟-可视化-用户-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作用下,河湖水系网络连通性被阻断,自然水文情势改变、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下降、河口盐水上溯频繁,严重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本书在系统分析我国主要河湖水系网络特征变化基础上,发展河流弹性指数,探讨河流弹性对人类活动的响应关系,识别影响河湖水系网络的关键要素和路径,构建基于河流弹性、生态需水、水盐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