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河流、湖泊、流域、城市、农田五个典型环境场景对目前研究工作中常用的水环境模型进行系统梳理和展示。重点探讨模型在水环境模拟方面的原理、方法及应用,介绍了常用水环境模型,如SWAT、HSPF、EFDC、SWMM、QUAL和MIKE11。
本书选择草原内陆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围绕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的相互作用和反馈及其对变化环境的响应,通过水文学、生态学、遥感科学等多学科综合、跨学科交叉的途径,基于观测试验、机理研究、模型构建、模拟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辨析气候变化和放牧活动影响下流域生态水文过程及其耦合作用关系,深入探讨流域生态水文时空格局异质性的定量归
为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与预警工作的要求,针对人与水环境承载力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以及我国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与预警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本书构建了流域水环境承载力动态评估与预警技术方法体系。具体包括基于统计数据、面向流域水环境管理考核需求的技术方法体系,以及基于控制单元、面向流域水系统规划的技术
本书聚焦山东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实践,介绍了水文的重要基础性作用,基于流域水生态过程,识别流域的重要不同级别的生态斑块系统,维持降雨-入渗-蒸发的垂向水文循环及降雨-径流-河流的水平水文循环,优化生态布局,修复流域水循环,给出了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框架和流域水生态健康安全评价方法,提出了遵从河流水系的演进规律,建立
本书围绕水环境、水生态及两者兼顾的流域水生态环境补偿问题开展了系统研究,针对由于水体污染造成的水环境损害补偿问题,分别建立了基于总量分配与水资源价值的补偿框架、及基于水污染损失率的补偿框架,前者应用信息熵理论对总污染物削减量县级分配,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单方水资源价值补偿标准进行核算,结合两者确定各县行政单元补偿价值;
江南水域环境改造与社会影响研究
塔里木河流域是我国最大、世界第五的内陆河流域,是我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两屏三带”中“北方防沙带”和国家重大战略丝路经济带和生态文明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以全新的生态学视角,基于多年的系统研究成果和新颖的技术方法,充分论证并明确了流域生态保护及修复范围和目标,计算出了流域生态需水时空格局及河流断面水量过程。成果不仅可为
本书系统阐述了原生环境水文地质和人为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论述了地质环境、环境水文地质条件与地方病的关系,重点介绍了氟病、地甲病、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等地方病的成因,分析了人类长期活动造成的地下水污染、海水入侵、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及生态循环受破坏等问题,探讨了环境水文地质勘查、地下水水质预测和环境影响评价等环境水文地质手段和方
本教材包括8篇,共计45个实验项目,依次为环境土壤学实验基础、土壤物理特性、土壤化学特性、土壤生物学特性、土壤养分特性、土壤重金属污染、土壤有机污染、土壤调查与质量评价。特色和创新之处体现在:(1)实验内容紧跟学科研究前沿,环境标准与研究方法做到与时俱进;(2)既注重基础实验,更突出实验项目的科研创新性和综合探索性;(
中亚国家地处欧亚内陆,生态环境最为脆弱和敏感,作为人类活动最为密集区的湖泊流域面临越来越大的生态环境压力。本书是关于中亚国家咸海、伊塞克湖、巴尔喀什湖三大湖泊流域水土有毒元素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时空变化与潜在生态风险评估方面的专著。本书共六章,第一章概述中亚国家三大湖泊流域的基本特征;第二章介绍基本的研究方法和评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