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文,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以后,便尊为《南华经》,且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哲学、艺术、美学与人生观、政治观等等。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具有
《孟子》记录了孟轲(即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为,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宋、元、明、清各代,都把它当作家传户诵的书。就像今
论语象义
论语补解
论语私考
论语讲义并辨正
《中华根文化·中学生读本》丛书共15本,精选先秦诸子百家的经典著作,关注中华文化根本的部分,是为广大中学生编写的中华文化的普及读本。为适合中学生的文化心理,每个选本均按主题组织若干单元,并有单元导语;其注解、翻译、释义力求简洁明了。本书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大视野”教育书系,荣获上海市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本书试图解释老庄思想的传承轨迹,既是老庄文本解读,又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复杂的历史变迁,老聃、太史儋、老莱子、庄子本人、庄子先进弟子、庄子后进弟子都为老庄思想做出重大贡献,进而突出了老庄思想之“变”。读者通过阅读得以了解,老庄学说在特定历史阶段中出现并及时调整的合理性,理解老庄思想何以成为中华文化中的重要构成。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系儒家之经典,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钱穆先生所著《四书释义》分为《论语要略》《孟子要略》《大学中庸释义》三个部分,对四书做阐释与发挥。其中《论》《孟》两书裁为要略,分门别类,有助于学者把握两书要领;《学》《庸》则为其释义,备列全文,使学者体悟篇中宏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