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出版的《易经杂说》一书中,也涉及部分《系传》的内容,但是,《杂说》内容广泛,可使读者了解《易经》的全貌,而本书则是后来完整的《系传》讲录内容,系统地介绍了孔子研究《易经》的心得,虽与《杂说》略有重叠,但并不是重复,反而更得深广解说之妙。南怀瑾著述的《易经系传别讲(精)》内容包含了政治艺术、身心修养之道、人文文化*的
《易经》(又名《周易》)是我国*古老的一部占筮书,同时也是一部凝结着远古先民睿智卓识的哲学著作。它以象征阳的一(又称阳爻)和象征阴的一一(又称阴爻)为基本符号,以八卦(每一卦由三爻组成)及由八卦中任意两卦交相叠合而成的六十四卦(每一卦由六爻组成)为基本图形,通过对这些卦象的解释,阐述了事物和现象生成变化的法则。《易经杂
《诸子箴言》撷取诸子经典著作中值得学习与体会、思考与运用的箴言。读了这些箴言,我们就会感到诸子们站在历史的高度发出了响彻千古的声音,穿越时空,不断给我们带来新的启示和新的帮助。
闻道思齐:“儒学讲坛”系列讲演录.第三辑
儒家是什么?儒家为何强调理想人格?其根本意图是什么?为什么说道德是人生的核心,支配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道德和欲望及利益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现实生活中,人应该怎样处理个人与群体的关系?儒家为何强调克己复礼?什么是仁?它包括哪些内容?治国上,儒家是如何实现为政以德的?民众在政治生活中起着怎样的作用?具体到人,儒家学说中,人
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源头,与作为主流的儒家思想相辅相成,形成了文化上的阴阳合抱现象。那么,道家究竟说了什么?道家学说中的道究竟指什么?道家思想的突出特征又是什么?它所期望的理想社会是怎样一幅图景?道家要人们摒弃世俗道德,那它所追求的真实道德又是怎样的?治理国家时,要达到无为而治,应该怎样做呢?从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大学》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孔子学生曾参所作。该书以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作为纲领性要求,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而达到修身,再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主张仁政,强调以德为本,以财为末。注重获取民心,注重生财之道。《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战国时孔子的孙子子思所作。该书以中庸作为道德行为的*标准,主张处理事
《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著。该书内容丰富,涉及哲学、政治、伦理、教育等多个方面。在政治上。孟子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学说,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哲学上,肯定人性生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但也重视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在伦理上,提出存心养性说,即求之不得,反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部分弟子言论的语录,孔子死后由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辑录而成。该书虽然篇幅不大,但内容却十分广泛,记载了孔子关于政治、哲学、教育、伦理、文学、艺术和道德修养等各个方面的言论,是儒家学派*重要的经典著作,也是了解中国文化不可不读的作品。它不仅影响中国历史两千多年,而且很早就传到海外,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
《道德经》,亦名《老子》,在诸子中诞生得zui早,堪称中国文化的奠基著作,上承上古文化奥义,下启百家哲学、美学诸类思考,历来为各代思想家所重视,抄本、版本众多,并产生了思想各异的多种注疏。其中,道教奉之为众经之祖,且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注疏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