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在两性生殖健康领域的研究已有二千余年的历史,对生殖生理的认识,*早可追溯到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医对妇科和男科疑难杂病的治疗具有整体调理、灵活施治、毒副作用小、效果肯定的优势。本书系统介绍了与生殖有关的各种疾病,所列疾病种类之广、病因病机之名、载方之多、解方之详,前所未有,将本篇看作中医生殖医学方剂学专著亦不为过
本书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收录我国野生及栽培的药用植物共199种(包括亚种、变种及变型),主要从植物资源利用的角度,介绍了每种植物的中文名、别名、拉丁名、形态特征、生境、分布、采集加工、性味功能、主治用法等,有些种类还有附方。为了安全起见,在一些有毒植物的性味功能后面标明“有大毒”“有毒”“有小毒”等字样,提醒读者慎用。本
本书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收录我国野生及栽培的药用植物共200种(包括亚种、变种及变型),主要从植物资源利用的角度,介绍了每种植物的中文名、别名、拉丁名、形态特征、生境、分布、采集加工、性味功能、主治用法等,有些种类还有附方。为了安全起见,在一些有毒植物的性味功能后面标明“有大毒”“有毒”“有小毒”等字样,提醒读者慎用。本
本书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收录我国野生及栽培的药用植物共202种(包括亚种、变种及变型),主要从植物资源利用的角度,介绍了每种植物的中文名、别名、拉丁名、形态特征、生境、分布、采集加工、性味功能、主治用法等,有些种类还有附方。为了安全起见,在一些有毒植物的性味功能后面标明“有大毒”“有毒”“有小毒”等字样,提醒读者慎用。本
本书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收录我国野生及栽培的药用植物共201种(包括亚种、变种及变型),主要从植物资源利用的角度,介绍了每种植物的中文名、别名、拉丁名、形态特征、生境、分布、采集加工、性味功能、主治用法等,有些种类还有附方。为了安全起见,在一些有毒植物的性味功能后面标明“有大毒”“有毒”“有小毒”等字样,提醒读者慎用。本
本书是以国家级规划教材《方剂学》为蓝本,采用歌诀形式编著,概括了该门课程的内容精要,并以注释形式囊括了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全部内容,言简意赅,便于理解记忆。本书执简驭繁,荟精萃要,朗朗上口,使人乐于习诵,便于记忆。读者只需熟读背诵数句简单上口的歌诀,便可以迅速掌握复杂的方剂学知识。本书可作为中医院校本专科学生的应试助学参
本书采用七字歌诀形式概括了中药学之精要。本书按章节划分,一药一诀,歌诀后又有该药的性能、功用、特点及配伍、用法、注意事项等内容,并对歌诀所述进行解释说明,言简意赅,便于理解记忆。本书执简驭繁,荟精萃要,朗朗上口,使人乐于习诵,便于记忆。本书适用于中医院校本专科学生及自学中医者阅读,对临床工作者亦颇具参考价值。
本书拟分为药学思想精粹、用药规律研究、临证用药典型验案解析、薪火传承、大事年鉴、后记等内容。其中用药规律部分拟涉及胃脘痛、痞满、泄泻、便秘、呃逆、感冒、咳嗽、眩晕、心悸等二十余种常见病证。撰写中,每一类病证均包括单味药用药频次、药物组合频次、高关联度药物组合、处方核心组合和用药剂量分析等内容。典型验案解析部分收载颜正华
《中国中药协会标准:道地药材标准编制通则(ZGZYXH/T10-2015)》在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基础上,提出了道地药材的标准。本标准由国家道地药材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道地药材生态遗传重点研究室提出。本标准由全国中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
《中国中药协会标准:道地药材1(ZGZYXH/T11-36-2015)》中的标准内容由中国中药协会于2015—11—30发布,并且于2015—11—30实施。《中国中药协会标准:道地药材1(ZGZYXH/T11-36-2015)》的全部技术内容为推荐性,《中国中药协会标准:道地药材1(ZGZYXH/T11-36-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