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孟子》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种,共七篇,历来版本较多,各章节分合和注解各家也有不同,东汉赵岐分此七篇各为上下、共十四卷,长于问答辩论,从体裁和章法上为先秦散文走向成熟的典范。《孟子》中的政论、对于人的修养和行为的言说,继承了孔子。对“天”、“命”的说法,又稍有不同,并在人性善恶方面的论述上更有所进。自汉朝置《孟
《道德经》仅五千余言,但它文约义丰,博大精深,涵盖天地,历来被人们称为“哲理诗”。它不仅对中国古老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中华民族的性格铸成、政治的统一与稳定,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晏子春秋》是一部记述春秋后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晏婴言论行事的古典文献。该书文字古朴,内容丰富而广泛,涉及政治、思想、外交、军事、法律、经济、文化、婚姻、风俗等多方面的内容,对于了解和研究先秦历史文化有重要的资料价值。
庄子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发展演变中zui活跃的、不衰的观念因素,也是中国传统思想理解、消化异质思想文化的zui有力的、积极的理论因素。为什么庄子思想能够如此地活跃且经久不衰?不就是因为庄子所关注的是一类人们永远不得不面对的人生基本问题吗?所以,庄子的思想并没有死,她至今仍然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之中,也就是说,庄子似乎永远活在
人生密码:心解《道德经》[五年珍藏版](精装本)
本书原文采用一九七九年中华书局影印本《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个别章句采用他本者,在注中加以说明。 书中僻难字以汉语拼音注音。联绵词注音意在表示其双声叠韵关系。由于语音演变,拼音未能表出其双声抑或叠韵者,加注反切。书中数词除括号中公元用阿拉伯数字外,一律使用汉字,以保持字体统一。 注释力求训释准确而文字简
本书主要围绕老子思想和黄老学展开,旨在探讨老子世界观与黄老学的内在结构和系统,准确认识它们的义理构造和精义,追寻从老子思想到黄老学的演变,扩展和深化对早期道家的研究。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子用非常有限的文本建立了一个非常高明的世界观,这一世界观既有探寻世界根源的本原论,也有追求*好治理的政道论。黄老学继承了老子的本原和政
《老子永远不老:〈老子〉研究新解》一书,收入了12篇曹峰近年来发表的《老子》及道家研究论文,约二十万字。其中有对具体章节如三十六章、三十九章的新解读;有利用出土文献对《老子》首章作出的新诠释;有对老子生成论和幸福观的新思考;有对老子道与天道关系的新衡量;有对老子无名有名论述的新考察;有对黄帝与老子关系的新辨析;有对老子
2016年12月上旬,儒学的当代理论与实践汤一介思想国际学术会议在深圳举行,这是由深圳大学主办、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承办的第5次国际儒学盛会。来自海峡两岸、港澳及美国、比利时、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6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12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提交论交90多篇。本书是这次国际学术会议的论文选编集,围绕着儒学的当代理
自20世纪初至本世纪的一百年中,中国经历了持续不断的社会转型,传统社会结构发生了超过以往任何时代的变化,儒学作为贯穿社会各阶层的传统观念经受了各种挑战。在各种传统交汇、时空观念交错、信仰消解与重建、技术理政、多种生存之道的交锋中产生了具体的文化情境,在这样的语境中审视、反思百年儒学既是学术研究的必然,也是参与中华文化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