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著名作家,被誉为中国第一行走记者的唐荣尧先生在历时20多年新闻采访的基础上,以非虚构的文学创作视野完成的一部长篇报告文学。作品着眼140多万贫困农民的移民历程,描写了移民们历时40年进行整体搬迁的千里移民图,写出了中国脱贫时代大背景下的一卷磅礴史诗。
本书记述了北京大学教授严家炎跨越70年的师友情谊。通过作者与唐弢、丁玲、萧乾、柳青、杨晦、王瑶、季羡林、金庸等人的交往经历,再现一代学人者的治学为人风采、知名作家的逸闻趣事。同时,借由作者的笔触,窥见20世纪现代教育和现代学术的人文底色。
李菁从采访被誉为华人口述史之父的唐德刚开始,在20年的时间里相继采访了政治、历史、文化等领域有影响的大量人物,足迹踏遍祖国各地以及北美、欧洲,始终热衷于口述史的写作,丰富了个人史的撰写。清朝最后的格格金默玉,常嘉煌口中的父亲常书鸿与敦煌情缘、经济学家吴敬琏的母亲的报人生涯、考古学之父李济、把整个中国翻译给了世界的杨宪益
陟遐集——六十回眸
拉面经济作为青海省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富民强县的特色品牌产业,在推动该县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之际,为进一步推进青海拉面文化建设,循化县地方品牌产业服务局、循化县文联共同征集本纪实专辑。 本书以“一碗拉面的故事”为主题,从循化籍人士经营拉面店的亲身经历,拉面店对个人、家庭、村庄
一张报纸的新闻版面部分都是在夜间完成的,上夜班的人戏称自已是夜猫子。报社的夜猫子,包括夜班编辑部、国际部、体育部、检校组、电讯组、排字车间、制版车间、电脑房、印厂、车队、食堂的员工,他们长年晨昏颠倒,却为人作嫁,甘于默默无闻。夜班(新闻)编辑部多次被评为上海市劳模集体,为报社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解放日报》创刊7
本书由知名国际教育规划师,攀藤高端教育创始人林果宇主编。通过访谈的方式,邀请了30余位留学生,真实记载了世界名校学子的心路历程的宝藏图书,为我们描绘了他们在国外读高中时的学习、生活、拼搏、立志等真实的人生历程。他们在求学的过程中,迎接了一个又一个的挑战,承受住了一次又一次的考验。 这些名校包括哈佛、耶鲁、牛津、剑桥等一
本书全四册,函套装,分别为《兴盛与危机》《生死之门》《文治武功》和《改朝换代》。系国内首次以纪实文学手法全景式描绘古罗马从神话传说到王政、共和及帝国盛衰的宏大历史。作者以信史为据,笔墨纵横,穿越时空,塑造血肉丰满的人物,描绘波澜起伏的事件,在见微知著的哲思里探索真相,见证罗马精神和体制的盛衰,探讨古罗马历史遗产和教训,
《科创之声》是经济日报开设的科技新闻时事评论个人专栏,由经济日报记者佘惠敏负责撰写,每周一篇,为大众解读科技大事,以科学思维分析热点新闻。专栏取材丰富、逻辑严密,紧扣时事热点,既有践行党报责任的舆论引导、科普辟谣之作,也有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的高科技产业解析。《元宇宙越热越需要冷静》《华为因何捐赠欧拉》《海克斯科技嗨了谁
沈醉,中华民国陆军中将,曾长期供职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1949年被卢汉扣押,参加云南起义,协助卢汉逮捕了在昆明的大多数国民党人员,后作为被俘战犯关押。1960年被政府特赦,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文史专员。1981年11月起,历任第五、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本书为其女沈美娟对父亲的回忆录,按时间顺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