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入陈平教授曾发表于《文艺研究》的五篇论文,分别为:《本雅明与李格尔:艺术作品与知觉方式的历史变迁》《观念史与建筑理论的历史写作—— 以马尔格雷夫〈现代建筑理论的历史:1673—1968〉为例》《定义“艺术意志”:潘诺夫斯基艺术史方法论构建的哲学起点》《论观者转向:李格尔与当代西方艺术史学中的观者问题》《论柱式体系
本书基于作者2019年在上海明园当代艺术馆策展的“海上·上海:上海当代艺术30年文献回顾展”,此展览是当年上海市文化基金扶持项目。展现的内容主要是从1979年改革开放后的“12人画展”至2010年新媒体艺术和生物艺术等,涉及各个重要的当代艺术阶段以及艺术探索的领域,亦对20世纪70年代之前上海艺术的现代主义脉络做了前史
本书在内容设计上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向导,通过美术教育的方式,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自主创作的能力,鼓励他们尝试表达自己独特的观点和情感。同时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结合。本书是延边大学美术学院与延边州教育学院电教馆,在国家民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互联网+模式下民族地区高校艺术类课程
本书稿是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自主重点课题项目“基于数据分析的艺术学三大体系建设研究现状与对策建议总结报告”研究成果。本书稿总结和梳理了近十年、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提出建设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要求以来取得的成绩。并在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指出了艺术学“三大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及对策建议。本书稿涵盖了
《艺术史与艺术哲学》由沈语冰主编,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及复旦大学艺术哲学研究中心提供学术支持。第四辑维持了前三辑的高水准,继续汇集国际、国内艺术史和艺术哲学等相关领域的学者,特别是复旦大学艺术哲学系教师和博士生的研究力量,出版高质量、高水准的学术论文,为艺术史、艺术哲学、艺术学等学科的建设贡献力量,在这些领域开辟新境界,并
20世纪前30年,俄国现代艺术在文学、美术、戏剧、音乐、舞蹈和建筑、设计等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成为世界现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06年俄国《金羊毛》杂志的创办到1930年“呼捷玛斯”的解体,俄罗斯现代艺术在先锋派艺术家的努力下先后创立了新原始主义、立体未来主义、光辐射主义、至上主义和构成主义等艺术流派,尤其是在
当今时代,随着计算机、互联网、AI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艺术的创作观念、途径和手段,都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而《乾境》的影像设计艺术作品,更是基于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发展后,对卫星航拍影像做出的另一种艺术创作途径和手段的积极探索,作品的创作是一个复杂的美学意识和文学编辑设计的过程,最终呈现出了类油画和类中国画图式与意境的
本书详尽探究了高等学府中美术教育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发展,为美术专业教师、学者及教育管理者提供了深刻见解。本书首先全面剖析了美术教育理论的演变过程,涵盖教学法、创意发展等多个领域的前沿研究动态。继而,通过研究不同学科的美术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展示了创新性的美术教育模式。书中强调数字媒体、跨学科合作等现代元素在美术教育中的融
本书首先梳理了现代艺术教育的基本概念,探讨了现代艺术教育的理论基础,阐述了现代艺术教育的目标和主要内容,然后分析了现代艺术教育的实践方法,并重点讨论了现代艺术教育的评价方法与体系,反思了当前现代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最后研究了现代艺术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介绍了现代艺术教育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阐述了如何通
“南山138”自成立以来,每年都会选择一个年度策展主题,2023年选择的策展主题为“棱镜”,将继续在策展主题的引领下,以李舜、袁可如、张小黎、蔡雅玲四位青年艺术家的个展呈现浙江美术馆对当代青年艺术创作的思考路径。四场个展即是对策展主题的延展与呼应,同时也是对策展主题的扩充与完善。作品集作为展览的配套画册,将以本次展览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