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被后世尊称为亚圣。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进一步把儒学完整化、系统化。他提出的王道的治国理想、性善论的道德价值、不动心的人生境界,都成为了中国文化的思想瑰宝。他的思想与孔子一起,被并称为孔孟之道,成为中国儒家道统的源头。 本书作者华杉,研究儒学30多年。他吃透了《孟子》本义,并忠于朱熹、张居正、王阳明等先贤对于
老子道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其文意深奥,包涵广博,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中一部重要的著作,为当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为《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
《鬼谷子》是一部有独特价值而又最富于神奇色彩的书籍,战国纵横家唯一流传至今的著作。内容丰富,涉及政治、军事、外交等领域,为历代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所推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颇具特色的处世哲学。
本书中选取了庄子的十一篇著作,其中七篇为庄子的内篇,四篇为外篇,内篇大体可代表战国时期庄子的思想核心,而外、杂篇发展则纵横百余年,掺杂后人、门人的思想。
《论语》是儒家著名代表作之一,主要由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汇编而成,记录了孔子及门人的言论和主要事迹,涉及学习、为政、修身、教育等诸多大问题,集中阐释了儒家的“仁义道德”,其思想深刻、语言精练、说理具有逻辑性、表达通俗,是一部传世经典之作。
本书内容包括:梁惠王上、梁惠王下、公孙丑上、公孙丑下、滕文公上、滕文公下、离娄上、离娄下、万章上、万章下、告子上、告子下、尽心上、尽心下。
本书共16篇,内容包括:《论语》导读、学而篇、为政篇、里仁篇、公冶长篇、雍也篇、述而篇、乡党篇、宪问篇、季氏篇等。每篇下设原文、译文、评析、典故四个版块。
本书以人的修身为核心,提出格物、致和、诚意、正心为修身的方法。强调人的修身养性不只是内省的过程,更是同外物相接触,穷究物理而获得知识,培养道德品性、完善人格的过程。修身的目的在于齐家、治国、平天下。
本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思想观点,论述了宇宙大道、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生命的价值、道德的标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