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在方法上,尝试将历史语言学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相结合,提出语源结构是认知结构的表征,用转喻机制解释语源分化,用意象图式观与隐喻机制解释同源词数量增殖,通过个案考察将反义同源词的增殖概括为几种基本意象图式的跨域映射,作者将认知语言学理论及研究方法引入历史语言学是一个创新。
本书系特级教师王爱华26年来的研究成果,内容涵盖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两大领域。阅读教学包括对阅读教学的认识与思考,还有童话、儿童诗、古诗文及其他文体的教学实践。写作教学包括对写作教学的认识与思考、写作教学实践及绘本写作研究与实践。每一部分既有理性思考,也有教学现场的真实呈现,既展现了教师的备教思考,也呈现了学生的思维过程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是一部大型的、历时性汉语语文词典。正文25册,共收词目约00000条,约6000万字,插图约8000幅,含有《附录·索引》1卷。《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坚持“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编纂思想,坚持“订严补慎”的修订原则,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全书在立目、注音、字形、释义、书证、体例等方面多有修正,并特
本书依托河北省社会基金项目“留学生词汇加工机制与教学对策研究”,内容包括五个方面:(1)韵律单元角度的留学生词汇加工与教学对策研究。(2)语块角度的留学生词汇加工和教学对策研究。(3)共时与历时角度考察留学生教材中词汇分布与编排对留学生词汇习得与教学的影响及对策。(4)中外(主要是中蒙中俄)认知异同对留学生词汇加工与习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实行)》(教外〔2018〕50号)的要求,对于来华留学生入学标准中的语言能力明确规范为:以中文为专业教学语言的学科、专业的中文能力要求应当至少达到《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四级水平。该能力等级水平与HSK4级水平基本持平。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
国家为做好“十四五”时期的手语和盲文规范化及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推广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残疾人教育条例》《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制定了《第二期国家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动计划(2021-2025)》。行动计划的任
本书以HSK四级考试大纲为依据进行编写,通过图片、漫画等形式,形象地培养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及书写水平。本书适合汉语初学者(留学生)。
本书共收入乌兰察布地区汉语方言词语(包括熟语、谚语、歇后语、串话等)26390多条,并对其逐条注音释义。
高等教育新文科建设提出了“守正创新、价值引领、分类推进”“专业优化、课程提质、模式创新”的新使命、新要求,要求文科教育必须加快创新发展。作为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主干课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必须顺应新时代、新文科的发展要求,进行“课程提质”“模式创新”,从而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文科教育教改之路。引入新文科背景,有利于
《汉字的三大思维》一书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运用现代科学思维等新的理念,对汉字的外在形体结构进行逻辑思考,对其点线组合进行形象思考,对其时空转换进行置换思考。从字义到字理、从字外到字内,考据汉字的起源、发展、演化和繁荣。以科学思想辩证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变化关系,并从每个汉字的构成原理、现代科学理论、形而下字义的实用性、形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