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教学法是全世界最重要的音乐教育学概念之一。从近一百年前发端、并于1948年首次应用于小学教学以来,它并未失去最初的吸引力,而是恰恰相反: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活力。在世界各地,奥尔夫教学法在各种可能的教学领域都进行了实践,从幼儿园到小学课堂,并帮助老年人和残疾人。本书提供了深入了解卡尔·奥尔夫和古妮尔德·基特曼的
本书分为首席教授演讲、音乐美学相关内容授课、艺术学美学哲学以及学科建设相关问题演讲、特邀专家演讲、活动综述五部分。具体内容包括:读书笔记:音乐的耳朵与超生物性感官——重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相关内容并及赵宋光人类学本体论思想讨论;《乐记》相关作乐之事并乐之成型过程——重读经典文献笔记等。
本书主要研究高校音乐教育与教学创新,作者从高校音乐教育概论介绍入手,针对高校音乐教学环境与课程资源、高校音乐教育与教学的实践模式、高校音乐教育多元化体系的建构进行了分析研究;另外对多元文化视角下高校音乐教育、高校钢琴教学的内容与方法做了一定的介绍;还对高校音乐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的创新提出了一些建议
本书立足为读者提供实战性知识角度,系统化讲述音乐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音乐心理学思想、中国古代音乐的心理美学研究、中国音乐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现状与趋向研究、音乐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音乐心理学的思想演变比较研究、音乐心理学与音乐学习的紧密联系分析、音乐心理学与教育之间的联系与应用、音乐心理学对声乐表演的作用研究、
音乐教育即借助音乐培养人、塑造人,它既具有音乐的艺术特点,又遵循教育的普遍规律。我国音乐产生与发展历史悠久,传统音乐在音乐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代音乐教育既有对西方音乐教育的借鉴,也离不开中国音乐教育实践和中国传统音乐。本书着眼于音乐教育与传统音乐,第一部分对音乐教育进行剖析,从音乐教育的基本概念谈起,并对音乐教育的
苗族“开亲歌”是苗族古歌中历史最长、规模最大、流传最广的一路酒歌,有一万多行的歌词内容,现流传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一带。它是苗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积累和演变而形成的,其间吸收了其他民族优秀的民歌精华,形成了苗族诗歌独具的特色和风格。本书对苗族《开亲歌》婚姻状况、文学特征、文化习俗、刻符的形式与内
本书是针对非音乐专业学生编写的普及性教学用书,紧贴教学实践,重点围绕音乐基本理论与音乐实践,对声乐发声的基础知识、音与音高、音的长短与记谱法、节拍与节奏、音程、和弦、调与调式、装饰音及常用记号进行讲解,并附声乐作品选编。每章内容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对重要的基本理论进行了详细的解,并配有丰富的实践练习,使初学者在学习乐理
本书共分为四编,第一编为乐理基础知识部分,分别对音与记谱法、节奏与节拍、音程、和弦、调与调式、调式音级及调式中的音程与和弦进行详细讲解;第二编为视唱练耳,主要依据五线谱、简谱视唱、击拍、音的听辨、各音值组合与音程听辨等内容进行训练;第三编为声乐基础与作品,简述了歌唱中的呼吸与发声、常见声乐体裁,并对经典中外作品进行赏析
本书为一部学术专著。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美育,作为培养个体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感的教育,其内涵和外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有所差异。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载体,其特殊性在于它能够通过情感语言和通感联觉,激发个体的情感共鸣和创造力。民族音乐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也是连接不同民族心灵
顾梅羹先生的《中国音乐史》约成书于1919年,是20世纪以来完成最早的一部中国音乐史著作,当时由山西育才馆石印线装成书,后几经磨难,几乎遗失。全书分为五编四十四章,分别为“绪论”“上古音乐”“中古音乐”“近古音乐”“近世音乐”。绪论部分主要论述音乐系统、音乐与政教和文学、音乐的分类以及音乐史上的时代区画。上古音乐从黄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