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即选择。选择本身是一个批评批判筛选的过程,它在扬弃中肯定着主张着并建设着。故它着眼的不是破坏、颠覆而是寻找其价值与意义并从正面对之进行疏引和建树。郭小东编著的《现代主义视野下的知青文学》是中国知青文库之一,《现代主义视野下的知青文学》对知青文学用现代视野进行讨论及阐述,既肯定知青文学的成功,也反思不足之处,同时对新
仲呈祥是我国著名影视文艺理论家。他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影视文艺理论与实践的统摄作用,并将历史经验与时下现象深度融合,主张文艺理论家应当运用“美学的历史的”标准考察文艺作品、文艺创作者应当树立“有思想的艺术与有艺术的思想相统一”的创作理念。仲呈祥对当下影视文艺现象进行冷峻思考,对理论界存在的一些认识如“唯收视率(票房
本书设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纪实文学、散文、诗歌、戏剧、网络文学、文学批评与文坛热点论争和作家身影与文学声音共10个专题,分门别类地对年度的文学创作、文学现象、文学论争与文学事件等,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与概要的描述。翔实的文坛资讯,精到的学术提炼,尤其是对一些焦点性现象与倾向性问题的捕捉与评说,突出地显示了年度文学的客观
本书是《速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大师与名家丛书》之分册。该书由知名学者作家评点,北大教授权威推荐。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本名自华,号秋实,江苏杨州人,原籍浙江绍兴。著名文学家,18岁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次年入本科哲学系。1920年5月离开北京大学,先后在浙江师范、杨州第八中学、吴淞中国公学、台州一师、温州省立
《文学与当代史丛书·培文书系:纯文学的历史批判》以区别于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的“纯文学”作为研究对象,以当代、主要是新时期的诗歌小说为重点,探讨社会主义革命实践的历史背景下文化冲突与人性实现的审美表现问题。作者致力于当代文学的经典化工作,执持历史内涵、人性深度和艺术创新相统一的纯文学标准,选取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融合的作品
《复旦宋代文学研究书系·刘克庄的文学世界:晚宋文学生态的一种考察》一书,吸收了当前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关注到相邻学科的前沿与热点,从“晚宋文学生态”的大背景人手,展开对刘克庄周围世界与环境的多方面、多角度的探讨和研究,凸现出刘克庄文学世界构成中的时代的、政治的、社会的、文化的复杂因素或基础,这在研究理念和方法上是一个重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研究继续蓬勃发展。从发展的总体态势来看,“海外传播”研究的方向主要集中于西方主要国家的中国文学“传播”的情况,因而使得东方国家的文学情况研究处于边缘化的境遇,尤其是在韩国的研究情况。这次以研究“中国文学在韩国的译介与研究”为切入点,一方面希冀对过去“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另一方面更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报告:当代中国古代文学研究(1949-2009)》以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世纪之交三大时间节点为坐标,以建国六十年来的学术主潮演变为主线,对古代文学研究新学术传统的确立、社会学研究主潮的兴盛及其政治化蜕变,改革开放后古代文学研究的学术转型、美学意识的先锋突起、新方法热的广泛影响、文化批评的持续
著名作家孙见喜作为贾平凹忠实而长久的密友,始终零距离注视、现场记录贾平凹文事活动及其鲜为人知的逸闻趣事,以独特的视觉与窥镜式扫描,成就了这部别开生面的文学传记读本。该书以作品为圆心,放射与聚光并举,记录与叙事共生,放纵才情笔意,兼容私密信息与方家争鸣,还原每一部作品背后的曲折是非,透视寄生、衍生于作品之外的曲折隐情。
《无边的文学》既有对新时期文学演进中现象和问题的观察和思考,也有对这个时段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的评论。作为国内有影响的、对新时期文学持续不断地予以跟踪的批评家,其批评文字不仅记录了新时期文学发展中的诸多侧面,同时也显露出与三十年文学共成长的批评家的心路历程以及批评立场、批评观和批评方法等多方面的变化,在一代评论家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