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以来,仰韶文化经过发掘的遗址已超过200个,学人们以文明探源和国家诞生为引擎,针对这些遗址出土的遗迹、遗物开展了深入详尽的研究,从单个遗址到聚落群体,从代表性器物彩陶到生业和社会形态,从产业模式到艺术生产,从独具特色的地区特点到传播区域
本书为宜兴文物工作者在对当地碑刻进行细致调查的基础上,收集整理碑刻约450组、600方碑,一一拓印,识读其文。其内容分为庙宇、桥梁、宗祠、墓志(碑)塔铭、纪念碑(塔)牌坊、学宫书院、法帖题刻、告谕、其余等多个类别,首次汇总了现存宜兴碑刻的全貌而公诸世间。时间跨度几一千七百年。本书对碑刻的著录,分简称、尺寸、刊立日期、撰
《大克鼎小克鼎》一书为“金石名品”丛书之一册,本书展现了西周中期的金文静中有动、大小错落的特点;没有西周早期字形的跌宕起伏,大克鼎中的铭文用笔多用线条取代修饰性的肥笔与波磔,小克鼎中的铭文为典型的西周金文,随势布形,参差错落中不乏典雅稳重之姿。本书于书法而言,是学习金文的优秀范本该书旨在促成人们熟悉金文这一古老的书法艺
《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普及本)》用简本的形式全面回顾了我国馆藏文物保护的发展历程,充分展示了我国馆藏文物保护的成果。《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普及本》成果展示包括万年、慧眼、巧手、芳华和永宝五个章节,通过全国10个省(市)23家文博机构的50余件(套)文物,系统地展示了我国文物保护的代表性展品和科研成
桂州窑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雁山区柘木镇窑头上村,是始于南朝晚期,历经隋、唐、北宋,延续500多年的以烧造青瓷为主的古代窑场,其烧造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是广西区内已发现古代瓷窑遗址中少见的。本书收集了大量桂州窑各时期的实物标本,以及桂林城区建设中发现的桂州窑的产品,并对其进行科学的整理、分类、测量、分析。它们可以相互印
内容推荐: 我们为什么是今天的我们?一入华夏,文脉澎湃不息,是文字赋予我们开天辟地的力量,是仪礼造就我们纵横千年的信仰。方寸之间,藏调和乾坤的气度;表里之行,存敬事如神的衷肠。日月轮转,动静无常,幸好我们仍能在祖先的创造里,找到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答案。《国家宝藏.第二季》立足于广受好评的同名电视节目,结合相关考古成果
内容推荐: 何谓华夏,何以中国?是三千三百年前,殷墟开辟鸿蒙;是三千两百年前,三星堆伴月而生;是孔子两千五百年的思想之光;是兵马俑两千两百年的赳赳秦风。一千七百年前,我们从敦煌拥抱世界;一千三百年里,我们在布达拉宫点亮心灯。苏州园林,一千年的壮志风雅;西安碑林,九百年的翰墨津梁;六百年,十甲子,紫禁城。本书推介灿若星河
内容推荐: 九大博物馆首次合作,百万里挑一,甄选馆藏,沉默的国宝从此复活。它们从来不是尘封的古董,它们有传奇的前世今生,它们是活在民族血液中的基因密码,记录着我们的过去,也昭示着我们的未来。《国家宝藏.季》立足于广受好评的同名电视节目,结合相关考古成果,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汇集节目内的精彩片断和节目外的文物写真,以期以跨
本集共收录了为研讨会投稿的优秀文章54篇,按内容分为六个主题:1.文化研究,2.文物保护,3.藏品管理,4.展览陈列,5.革命文物,6.文创研学。在文章的选取上以研究文物在新时代条件下“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中的平衡关系,研究如何在科学保护的基础上实现文物合理利用,研究运用科学手段让文物活起来等方向为主,为文物保护及
“华光礁Ⅰ号”南宋沉船遗址位于南海西沙群岛的华光礁礁盘内,我国水下考古队员于1998~1999年、2007~2008年多次水下考古发掘,最终将沉船残体打捞出水。船体大部分构件与船艏、船艉已不存在,仅存船底部分,可辨认的主要有龙骨、龙骨翼板、抱梁肋骨、舱壁板等构件。沉船残体遭受八百余年的海浪冲刷和海洋微生物的侵害,受损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