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岭南祠庙中的18个代表作品,从环境、总体形制、单体形制、结构形制、装饰形制几个方面阐述了岭南祠庙建筑形制,并解读了岭南祠庙建筑宗族集权、因地制宜、慎终追远、开放多元、彰显富贵等人文特点。
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项目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湖北民居的重要代表之一,被著名建筑学家张良皋先生誉为中国建筑三原色之一。本项目全书约32.7万字,包含1000幅实景图片及测绘图,从建筑平面、立面、结构、装饰和建筑材料及工具等方面对土家族吊脚楼营造的结构特征、技艺表现、营造流程及构造思想进行了抢救性记录与现代化阐述,通俗易
作者团队调研了贵州、湖南、广西等侗族地区众多村寨,从民居建筑和公共建筑视角,对侗族地区进行全面考察与梳理。《侗族建筑形式与功能》归纳总结了侗族木质民居建筑的地基处理、结构、平面布局、细部构造、建筑材料以及民居建筑的营建程序;系统介绍了侗族鼓楼、风雨桥、寨门、戏楼、飞山庙、萨坛、宗祠、凉亭、古井、土地祠、石料路桥等公共建
中国的古代建筑凝聚和积淀了数千年中华文明的精华,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在建筑布局、构造、装饰技巧等方面的高超技艺,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山西是现存中国古代建筑最多的省份,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遗产,21世纪初,由古建专家左国保牵头进行山西古代建筑史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历经十余载,终于在其辞世之前有所成。该书整理了
本书选取了正规的京都风格的数寄屋建筑实例,以丰富的实景图片和珍贵的设计图解读数寄屋建筑各个部分的细节,展现充满茶道美学的“数寄”意境。
本书内容包括:前言、凡例、史料目录、文档(影印)、关键词分类索引、征引档案及书籍目录、后记等。顺治朝卷(包括清前期天命、天聪、崇德三朝),条目1028条,关键词1803个,图片1540张。长编内容涉及广泛,除京城宫殿外,全国各省均有涉及。
明代官式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有特殊贡献,它上承宋式,下启清式,是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从大量保存的实物来看,其技艺精湛、手法成熟、审美高超,独步一代,然而明代官式建筑未有总结,十分遗憾。本书将展现明代官式建筑诸作法的系统研究成果,特别是诸作范式图版的清晰而直观的表达,将提供给读者耳目一新的认识和理解,不仅对于中国建筑发展史
本书分为两个分册。第一分册总结建筑学专业近十年教学经验,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建筑学院十年来“以本为本,因材施教”的应用型建筑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历程。第二分册汇编本学院自2011-2021年学生在建筑专业竞赛中的获奖作品;总结过去十年学院在学生竞赛领域中的成果,以及为学生参加专业竞赛提供良好的参考资料。
明中期以来,以魏国公为中心的徐氏家族凭借徐达的宠禄,在南京营建了一批颇负盛名的园林。华堂丽亭,奇峰碧水,古木嘉卉,各臻其妙,带动南京园林再度走向兴盛。园林既是园主标榜身份的优游之地,也是文人士子的社交舞台。他们在此交游酬唱,留下诗文、书法、绘画、篆刻、戏曲等作品。以顾磷、陈沂、王韦“金陵三俊”为代表的南京文人群体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