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春秋》创刊于1991年,是以史为主的综合性纪实月刊,杂志秉持“实事求是、秉笔直书、以史为鉴、与时俱进”的办刊宗旨,重点记述和评论我国现当代党史、军史、国史领域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
本书围绕青海高寒草地现有的微气象-涡度相关法观测系统所在区域植被类型,在介绍相关概念、观测与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分章阐述了地-气CO2净交换量(碳通量)在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状况以及典型地区植被土壤CO2呼吸排放特征,并探讨了环境要素对CO2净交换量、CO2呼吸排放的影响过程及机制,同时也揭示了典型区域高寒草地热量平衡及分
《草地资源治理的理论与案例研究》探讨草地资源的可持续治理,可以丰富和完善受气候变化影响、以生态功能为主的共享资源治理的理论体系,促进共享资源可持续利用。基于草地资源的属性,从产权制度安排、集体行动、合作治理、冲突解决以及生态治理等视角,借鉴蒙古国、瑞士阿尔卑斯山的夏季草场以及美国加利福尼亚等国家和地区的草地治理经验,从
内蒙古草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畜牧业生产基地,也是对气候变化响应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其如何适应气候变化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关注。《内蒙古草地畜牧业适应气候变化关键技术研究》在已有的工作基础上,重点关注了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功能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牧民对气候变化的认知及应对,从退化草地恢复改良、人工草地建植及高效
本书是对中国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20年来发展历程的总结回顾。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全国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所做的总结报告,全面回顾总结了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20年来的发展历程、工作成效、存在问题和未来展望;第二部分是31个培养单位对自己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总结报告,主要总结了个单
《我国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在国家自然基金(71163030)和(71764019)资助下完成的。从2011年起,国家在内蒙古等15个省(区),全面建立草原生态补奖机制,该书在借鉴经济学、生态经济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和生态学等相关研究成果,运用DPSIR模型构建草原生态补偿绩效评价模型,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
本书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畜牧学名词,内容包括:总论、饲养管理、家畜家禽品种、遗传育种、繁殖、畜产品与加工、饲料与营养、养兔、养蜂、常用牧草10个部分,共3728条。本书3728条名词均给出了定义或注释。
为广泛宣传《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和《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出台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大力普及生态环境保护、公共卫生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和全国畜牧总站共同编写了这本资料汇编,除了收入相关文件,还收集了业内专家学者、管理部门、企业从业者等12位专家的系统解读文章,并附有33个畜禽种的分类、起源、特
《饲料分析与检测(第3版)》主要内容包括一般溶液及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饲料原料现场品质控制与采样制样、实验室物理法测定及化学定性测定、饲料中常规营养成分测定、矿物质饲料的检验、维生素及氨基酸饲料添加剂的检验、饲料卫生指标的测定、配合饲料加工质量的检测、应用现代仪器进行饲料分析、饲料检验设计及检验报告。《饲料分析与检测
广西畜禽种质资源的收集、评价与鉴定项目。全面开展了广西家畜地方品种、广西引进培育品种等的种质资源的收集、评价与鉴定。采集了目前广西主要家畜的基因样本、体型外貌、部分屠宰性能等数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广西主要家畜品种保护程度不一,有部分珍贵的地方品种仍然在消失的边缘徘徊,急需要加强相关保护、研究和利用。为更好开展广西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