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旭宇艺术馆馆藏书法作品集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及文化素质的提高,如何利用书法陶治自身情操,提高自身审美能力和书写水平等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各地书法组织广泛开展硬笔书法培训的同时,大中专院校,中小学也纷纷开设硬笔书法课程,可见,硬笔书法教育正在朝着正规化的轨道迈进。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理论及技法部,下篇为训练及示范部。上篇主要概
练好硬笔书法,树立良好的书写习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钢笔楷书字帖--唐诗篇》是根据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特点,量身打造的钢笔临习字帖。本字帖采用米字格排版,以40余篇唐诗为书写内容,学习者可以先了解楷体书写技法,再学结字,临赏结合,进而掌握规范楷书的书写技巧。本书集提升书法水平、增强文学修养、缓解心理压力于一体,能
本书收录的作品有:李商隐《蝉》、天行健、《资治通鉴》节录、诚、吕本中《春日即事》、圣果寺、“文章?笔墨”联、“眼界·心源”联、韩翃《同题仙游观》大象无形、厚德载物、杨万里《新柳》、临摹王铎草书(一)、临摹王铎草书(二)、朱熹《偶题》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
本书稿目据复旦大学图书馆印藏数据库所载香港林章松先生松荫轩收藏之印谱编制,松荫轩主人收藏印谱数逾三千,香港林章松先生松荫轩印谱收藏冠绝海内外,近年林章松先生将所藏印谱数字化捐赠给复旦图书馆,复旦图书馆由此成立了印藏工作组,将复旦馆藏印谱与之汇聚,建立印谱文献数据库。《松荫轩藏印谱书目提要》出版有待,兹先编为简目。本目著
为更好地完成传统艺能教学任务,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与龙人古琴村合作建设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龙人古琴教室,与茶之序公司合作建设海峡两岸茶文化课堂,将普通教室改造为书画教室,添置各种教学设备。经过七八年的积累,我们的教学硬件基本完善。同时在校外设立古琴、茶艺、书画、戏剧等实践基地。传统艺文研习,重要的是有利于自我塑造。文学院艺
未成年人学习书法,除了要掌握书写技能,既要从兴趣、爱好、特长的培养中品尝成功的喜悦,也要激发创造意识,培养创造能力,从而获得自我实现的快感。同时,还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踏实认真、敬事敬人的人生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为将来的成功奠基。成年人学习书法,可以利用书法社团活动培养团队归属感,品尝参与竞争带来的喜悦与主
智永和尚(生卒不详),南朝、隋朝人,本名王法极,字智永,会稽山阴人,书圣王羲之七世孙,第五子王徽之后代,号“永禅师”。智永善书,书有家法。将王羲之作为传家之宝的《兰亭序》,带到云门寺保存。云门寺(原名永欣寺)有书阁,智永禅师居阁上临书20年,留下了“退笔冢”、”铁门槛“等传说。智永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他传“永字八法”,
张即之(1186—1263或1266),字温夫,一字樗寮。南宋和州(今安徽和县)人。著名词人、书家张孝祥之甥,参知行事孝伯之子。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大乘佛教主要经典,华严宗的立宗之经。学术界一般认为,《华严经》的编集,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大约在公元2~4世纪中叶之间,最早流传于南印度,以后传播到西北印度和中印
王史二氏墓志铭稿卷,北宋黄庭坚书,由《王长者墓志铭稿》和《宋卢南诗老史翊正墓志铭稿》合成。纸本,行书,分别书于黄庭坚40至45岁、55岁前后至60岁之间。《王史二氏墓志铭稿卷》用笔紧峭,结体雄健,自然生灵,富于变化,反映了黄庭坚的书艺特点。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