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名笔》,全面再现米芾书法艺术。米芾,宋代著名书法家,是中国书法历史上一位重要的书家。书法诸体皆善,行、草书见长,学书从颜真卿入手,后学柳公权、欧阳询、褚遂良,于褚遂良用力深;后学晋人,得力于二王,取诸家之长,自出机杼,形成沉着痛快的风格。字体斜画紧结,体势挺拔,劲健而不失飘逸之姿。用笔俊迈豪放,讲求意趣和个性。与
中国章草大字典
这本书以战国中山王篆书为范本,介绍中山王篆书的特点及创作,集写60幅楹联,作品字形结构细长疏朗,线条飘逸流畅,是一本集实用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实用图书。
《孔子庙堂碑》,有数种,以唐虞世南所书最有名,故单称《孔子庙堂碑》或《夫子庙堂碑》,多指此碑。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刻。虞世南撰书。为初唐碑刻中杰出之作,亦为历代金石学家和书法家公认之虞书妙品。此碑是为记述高祖武德九年(626)封孔丘二十三世孙孔德伦为褒圣侯及修葺孔庙事而立。此碑在唐代被毁,后翻刻有西安本和城武本,
本书是作者根据自身多年研究藳叶书风的心得,尝试以书法形式向书法爱好者推介失传的楚地先民藳文化,共分为四个部分,部分汉字、书法与书体,介绍书法基础知识;第二部分藳叶书风研究,主要从藳的含义展开,通过东晋流行书体及书风的研究,深入探索藳叶书风的来源、变化等,论证其存在的理由;第三部分藳叶书风的研究成果,推断藳简、藳篆、藳隶
汤兆基先生以书画印三绝称著沪上艺谭,他的篆刻师从钱君匋先生,他的技艺,韩天衡先生曾有评语:渊源周秦,涉猎两汉,有古有我,醇雅大气。本书是篆刻家汤兆基以上海红色遗址和相关人物为题材而创作的100方篆刻作品汇编而成的印集,作者以此来表达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并在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完成《朱迹追梦上海红色地
《刘弘墓志》,隋开皇十三年五月十六日葬,现藏于江苏师范大学汉文化研究院。志石基本呈方形,青石质,未能同时发现墓志盖。志石素面无纹饰,长83厘米,宽68.3厘米,厚度8厘米。志面有界格,小字楷书,字径约2厘米余,共计33列,满列29字,共计914字。《刘弘墓志》风格近《董美人墓志》《苏慈墓志》《孔子庙堂碑》等,书中除墓志
本书立足于从文学的角度研究古代碑帖,涉及范围广泛,兼顾文学作品的解读与书法作品的评析,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平时不容易找到的图片,并附有长篇碑帖的释文,既能满足古代文学和书法爱好者的需要,提供与碑帖相关的文化知识和研究方法,又能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主要书法家的生平和其代表性的碑帖文学作品。本书横跨书法、文学等学科,注重探
孙宇明自13岁开始学习篆刻,在45年的篆刻生涯中,精研战国古玺,秦汉官私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又对明清各流派有深刻而广泛的研究,尤其是对晚清篆刻四杰:吴熙载、赵之谦、黄士陵、吴昌硕下过很大功夫,因而形成了既有古意又有新风的面貌。旅美后,受西方艺术思潮的影响,又将篆刻的概念拓宽了许多,将英文入印,并首次将楔形文字入印。在
《仪礼》说:“凡献,执一双”,双观帖中的每一册碑帖采用两种版本对照的形式出版,或是原碑原帖与临本对照,或是墨迹与刻本对照,或是原刻与重刻对照,成双呈现,方便学书者读帖、临帖,并借由成双对照观察笔毫细微处的变化,明辨古人写字的笔法,把握临帖的尺寸。《